窒息

恐怖片其它2016

主演:卡洛伊·哈伊久克,加博·贾斯贝埃尼,佐尔特·安格尔,普特·巴拉内,泽索特·斯里,索菲娅·绍莫希,莫妮卡·巴尔赛

导演:亚珥拔的·索普塞特

播放地址

 剧照

窒息 剧照 NO.1窒息 剧照 NO.2窒息 剧照 NO.3窒息 剧照 NO.4窒息 剧照 NO.5窒息 剧照 NO.6窒息 剧照 NO.13窒息 剧照 NO.14窒息 剧照 NO.15窒息 剧照 NO.16窒息 剧照 NO.17窒息 剧照 NO.18窒息 剧照 NO.19窒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37

详细剧情

  基于真实改编。本片发生在1960年代的匈牙利,以系列残暴凶杀而出名的小镇马特福。真凶被缉拿归案7年后,凶杀再次降临小镇,手法如出一辙,是误判还是效仿?本片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匈牙利,存在令人窒息的社会、政治和心理博弈,当局者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错综复杂的阴谋和令人不安的戏剧网络中。

 长篇影评

 1 ) 怎么会不令人窒息?

匈牙利电影《窒息》开头的一幕,犯罪嫌疑人被带去小镇河边重现杀人现场,就让我不禁联想起了河北的聂树斌案,可惜嫌疑人把砍杀都交待成了勒死,事实上无能破案的警方不只诱供,还虐待逼供,只为了早日给奸杀案一个伏法的“凶手”。然后,因此案的成功公诉,案件检察官平步青云。

“凶手”偶然逃过死刑,十二年里他几次申诉被驳回,同时小镇的同类奸杀案持续频发,真凶甚至猖狂到去监狱探视自己的替罪羊……这时出现了一位正直年轻的检察官想要重审此案,他发现当年案件的负责人正是自己的老师和领导,并且也是他阻挠了“凶手”一次次的申诉,这让我又联想到了内蒙的呼格案。

幸运的是,一位更有地位的老法官拍板重审,他说“社会主义国家决不能允许有连环奸杀案”,所以必须通过重审抓到真凶。

年轻检察官不负众望,真凶落网并被判处绞刑。然而,十二年冤狱之后被释放的那一个,却没有平反昭雪。

最后一幕,年轻检察官丧生于一场“意外”车祸!因为,同样是那个位高权重的老法官说过,在社会主义的匈牙利,不能因为错案打击人民对于法制的信心!

电影是改编自匈牙利的1956年至1968年间的一个真实事件。

聂树斌案发生在1994年,死刑,二十一年后平反。呼格案发生在1996年,死刑,十八年后平反。

这部叫“窒息”的电影,怎么会不令人窒息?

 2 ) 最烂的犯罪片

虽是一条主线 但导演都能拍的这么乱 不知侧重哪面 正派也就是我们常识认知的主角是在快中段才出来 并没有什么破案的高超技巧仅是坚持破案居然还就成了 而且演技还差 监狱里被诬陷的显然不是主角 对剧情没有任何推动做用 却也给了不少时间和镜头(都可称之为垃圾镜头)另外那个红头发确实是他妹吗 怎么那么暧昧 又触手又闻发香的 ew 唯一一个罪犯 也是出场时间最多的 中段解密就算了 杀人的方法简单又粗暴 竟然还能杀了这么多人没被抓 杀人动机也没交带明白 性功能障碍的多了去了 怎么他就能狠下心杀人都没说明 另外我没看见他跛着脚走怎么那个sb警察就发现了 他只在去刑场的路上因为鞋的原因显得有点跛 难道是sb警察开了天眼了 全世界的警察是不是都是离着罪犯十万八千里就开始喊你站住我要抓你 警局高层的斗争也拍的弱智 故事完成度差草草收尾 妈的两个小时就拍成这样真是浪费生命 拜托你们旁边就是德国 思路这么严谨的民族拍的就不能学学?刚看完《罪人》 一个人一部电话就把剧情人物性格交代的清清楚楚跃然纸上 这他妈才是功力 嗳 中韩好像也是这样…

 3 ) 豆瓣又一次评砸了!应该60分!

这部电影没有什么看头,一部很旧的电影,唯一的亮点是真实事件改编的。无聊的时候点开的,坚持看完了,好多裸露的镜头。好多年欧洲没有出好的电影了,想不到是这样的水平!

犯罪电影这种题材已经被韩国电影拍烂了!没有什么新意了!也许他们不知道。

欧洲电影一般是走的写实的风格,爱露体。这样的电影好多国家都公映不了。注定没有票房!失败!美国那边早就不这样拍了!

 4 ) 「恋尸癖」这件小事

就像有人不喜欢香菜,有人不喜欢上班,这个世界上,也有人不喜欢活物。

[窒息]真是叫人窒息

六十年代匈牙利,司法腐败、警察无能、冤假错案、人心凋敝。

犹如无数块湿纸巾,堵住了社会的口鼻。

尤其是这个反常规的杀人狂。

夜黑风高,路边野地干草垛,其紧扼受害人脖颈,直至窒息。

随后,勃起,对着冷冰的尸体,释放欲望。

与一般奸杀犯不同,十年内,他先后杀害五位女性,全是先杀后奸。

©[窒息]里,连环杀人犯对着尸体,便会产生性冲动

典型的恋尸癖

道德人伦中,恋尸癖从来是绝对禁止,且光是看到这三个字,就已经一地鸡皮。

但再怎么反人类,也不得不承认。

对于性方面一直领先于其他物种的人类,其仅是海量性癖好中的一种。

而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至少在匈牙利,有那么一个恋尸癖。

©1957年,匈牙利连环杀人奸尸案原型彼得·史密斯

就像有人不喜欢香菜,有人不喜欢上班,这个世界上,也有人不喜欢活物

奇怪是,恋尸癖并非人类专利,生物骨子里似乎都有恋尸基因。

早在1912年,英国探险家乔治·默里·莱维克便发现了企鹅的恋尸行为。

©乔治·默里·莱维克在《阿德利企鹅的性习惯》中,提及阿德利企鹅有个专门的恋尸癖团伙,专对死掉的雌性企鹅下手

2015年,在巴西首都某公园里,更有人拍到雄性特古蜥对着雌性尸体消遣了两天。

©特古蜥的奸尸行为

而人类就更早了,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希腊,有位叫希罗多德的史学家,虽非恋尸癖,但喜欢研究。

在他笔下,记载了几千年前人类最早的恋尸癖——古埃及人为防止恋尸癖,会将漂亮女性的尸体放至一段时间后,再送到殡仪员手里

©其记录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左为希罗多德,右为《历史》

这还不算完,他还发现本国历史上还有个恋尸癖皇帝,希罗多德戏称其为“冷炉子里烤面包”。

©佩里安德,古希腊恋尸癖君主

有趣的是,恋尸癖出现在道德体系尚未健全前,没有伦理束缚,但多数人还是表现出了本能的反感。

譬如赫梯文明,就曾立法规定不能和死者发生性关系。

©赫梯文明,存在于公元前十六世纪到前十三世纪

而进入文明社会后,道德体系完备,其就像第二把枷锁,将恋尸癖关在了历史边缘。

明面上恋尸癖的记载少了,在某些文学作品中,却有隐喻。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里,为和罗密欧私奔,朱丽叶喝下神父的假死药,在墓穴等待罗密欧将其掘出。

悲剧的是,罗密欧消息不灵通,误认为朱丽叶真死了,吻过其尸体后,服毒殉情。

©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吻假死的朱丽叶,是恋尸癖的隐喻

还有更直白的《格林童话》

1812年,其首次出版,但并不是什么少儿读物。

且不谈《睡美人》里包含了极强的恋尸癖隐喻,最著名的《白雪公主》,初始版本和如今也是大相径庭。

©《睡美人》,被纺车刺扎到的公主,沉睡数载,等待王子唤醒,恋尸癖暗示不言而喻

原始的《白雪公主》里,王子是位正宗恋尸癖。

当他看见白雪公主尸体后,一见钟情,欲带回城堡玩赏,结果被仆人无意撞到尸体,苹果吐出,白雪公主复活。

©1937年的[白雪公主],在初始版本里,白雪公主也不是什么正派角色,其因和生父乱伦,被自己生母加害

恋尸癖极其边缘,却始终在不同文明中若隐若现。

而其由于变态极端,实例资料甚少,直到近代,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

把恋尸癖推上研究议程的,是其本身。

1847年,法国出了位千年一遇的恋尸癖——弗朗索瓦·伯特兰德

直到被逮捕,这位法国中士已在巴黎蒙帕纳斯公墓盗窃猥亵尸体两年有余。

©恋尸癖案例原本就少,伯特兰德无疑是个典型,时人称“蒙帕纳斯的吸血鬼”

他也成了学者们研究恋尸癖的一手资料。

1850年,比利时心理学家约瑟·古斯兰在一次讲座上,发明了个新词“Necrophilia”来形容伯特兰德,从此恋尸癖有了专业术语,正式归入精神疾病

©约瑟·古斯兰,定义恋尸癖第一人

但这也仅只是开了个头,中期因缺乏大量案例,恋尸癖研究进展乏力。

终于,1989年,有两位学者结合那些星星点点的例子,将其分成了“真恋尸癖”和“假恋尸癖”

©乔纳森·罗斯曼和菲利普·瑞斯尼克,恋尸癖分类学者

对于假恋尸癖,其感兴趣的并不是尸体,而是尸体是谁。

就像[安娜·福里茨的尸体]中的三个年轻人,当国民女星安娜·福里茨粉丝遭遇意外,遗体又恰好送到了他们面前时,气氛就变得微妙了起来。

©[安娜·福里茨的尸体]里,三位年轻人是假恋尸癖,奸尸只因迷恋安娜

而素有“最美阿根廷第一夫人”之称的伊娃·贝隆,生前备受尊崇。在电影[不眠的伊娃]中,其死后,尸体更是激发了部分阿根廷人的恋尸欲。

©[不眠的伊娃],士兵正在猥亵贝隆夫人尸骸

至于真恋尸癖们,但凡尸体,来者不拒。

比如经典恋尸电影[困惑的浪漫]中的小夫妻,两人都是真恋尸癖,凭借丈夫工作之便,两人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尸体,继而拥抱性福。

©[困惑的浪漫],经典恋尸片翘楚

毕竟还只是偷尸,[困惑的浪漫]只能算轻量级。

真恋尸癖的最高层级,是[窒息]中的连环杀人犯,为满足恋尸欲望,不惜杀人。

©[窒息]中的连环杀人犯

不论是何种恋尸癖,都是极致的性欲倒错,是病

对于心理疾病而言,关键在对症下药。

问题是,在恋尸癖领域,专家们目前仍无法确定恋尸行为到底是欲望宣泄的健康途径,还是病情继续恶化的原因。

因而,恋尸癖如同心理学癌症,尚无有效解决之法。

庆幸是,专家们至少搞清楚了恋尸癖的成因。

其并非基因自带,而是环境使然。

1989年那两位学者,除了将恋尸癖分类,还发现,恋尸癖们多半从事过能直接接触尸体的职业

正如[困惑的浪漫]里的丈夫,其职业是验尸官。

©[困惑的浪漫],男主公之前还算正常,而因其工作,逐渐走上不归路

而[安娜·福里茨的尸体]里,其中一位年轻人更是常年在停尸房打杂。

©[安娜·福里茨的尸体],三人中的Pau,在停尸房工作

工作是一方面,还有性格

恋尸癖通常社会地位低下,自尊心扭曲严重,十分害怕被拒绝。

长久下来,压迫的自尊会嬗变成极端控制欲,表现出来则是一个绝对顺从的伴侣形象在心中成型。

而尸体自是最符合要求。

[冷月亮]里,阿德和西蒙就是这样两个悲惨的男人,不知哪天,他俩偷来一具女尸,填补了这种心理上的沟壑。

©[冷月亮]里的阿德与西蒙正在偷尸体

此外,孤独也是恋尸癖的诱因

震惊全美的杰弗里·达莫,集杀人、吃人、恋尸于一身,而其父曾透露,在10岁到15岁阶段,达默孤僻异常。

©杰弗里·达莫,在杀完人后,他会对着被害人尸体手淫

2016年的[瑞士军刀男],汉克为排解孤独,更是幻想捡来的尸体复活,陪他长期作伴。

©[瑞士军刀男],男主与尸体

可窥见,恋尸癖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各种因素多管齐下。

但说到底,恋尸癖是边缘的心理疾病,恋尸者是边缘的可怜人

当然,可怜的是那些没走极端的。

他们的爱虽变态畸形,但纯粹,在某种条件下,甚至成了柏拉图。

譬如[特别的吻给特别的你],姗卓是个恋尸癖,但她恋尸恋的并不重口,更像是少女怀春选错了对象。

©[特别的吻给特别的你]里,恋尸仿佛是与尸体的柏拉图,最终,姗卓等到了甘为自己牺牲的男人,恋尸变得残酷又美丽

至于[窒息]里那位穷凶极恶的杀人狂,为欲望杀人,可怜则成了可悲,可憎。

毕竟,恋尸癖或许是上帝的无心之举,而人的生老病死,自然法则里早已板上钉钉

-

作者/夭夭酒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5 ) 窒息

这部影片我感觉还是可以的,打三星别介意哈,我个人喜欢三这个数字,算了你们自己看吧:基于真实改编。本片发生在1960年代的匈牙利,以系列残暴凶杀而出名的小镇马特福。真凶被缉拿归案7年后,凶杀再次降临小镇,手法如出一辙,是误判还是效仿?本片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匈牙利,存在令人窒息的社会、政治和心理博弈,当局者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错综复杂的阴谋和令人不安的戏剧网络中。

 6 ) 窒息

导演:亚珥拔的·索普塞特

一部匈牙利电影。讲述的故事和《杀人回忆》很相似,通过一个连环杀手案反应了一个时代的压抑、混乱与不堪。

电影有两场戏设计的非常不错。

第一场戏是当从水里打捞出来第一具女尸,在法医的解剖室,对着一局尚不明确的尸体,检察官竟然谈论自己的晋升,然后说了一句:“这件案子应该以自杀案结案吧?”然后他的下属在他离开之后嘀咕了一句:“有脱光衣服自杀的吗?”尸体在中间,两旁站着执法人员,如果有在天之灵,受害者会被气晕过去吧?

第二场戏是检察官重审10年的案子,被冤枉的人说不是自己杀。但是检察官却说:“是你杀的,要不是因为你认罪,我们怎么可能不会抓到凶手,那两名女子怎么会被杀害?”这位执法人员的厚颜无耻与拒不悔改显露的一览无余。

剧作上,非常工整。特别是结尾的时候,本来以为案件得以查清,英雄得到荣誉,被冤枉的人得意洗脱罪名。但是随着平行蒙太奇的展示,我们知道,英雄的警官被暗杀,被冤枉者并没有被昭雪,只能在寂静无人之地呐喊。就如同管虎说过,他看到北洋水师的军舰以同归于尽的方式撞击敌舰的时候,最终半途沉入海底,那种无力才是最震撼的。我们观看整部电影,想要获取最后一丝丝的正义感时,那个窒息的社会把一切都压下去了,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无力,比这个更愤怒呢?

 短评

勉强及格。这片有一点很珍贵:裸女尸和解剖的直接镜头尺度在犯罪题材里也不多见,甭管用没用模型,诚意是有了。这导演的手法并不似一般匈牙利电影,压抑且浓郁的调色加舒缓的节奏更像德国片子。虽然真假罪犯的演员选的太像,好在结构很简单,全片处理的很轻,受冤的假犯人遭刑讯只在他梦里晃过几个镜头,68年时事背景造成破案压力以致于男主难得平反也只是一处电视新闻加几次办案人内部的争执来体现,这一基调倒符合男主脱罪后那声绵长的呐喊。我突然想到,是否有故意装成罪犯,待真凶出现时索要国家赔偿的人存在呢?作为故事,应该挺有意思的吧

6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匈牙利版《杀人回忆》。看得出导演野心不小,试图用连环凶杀案背后错综复杂的人性迷思和社会群像映射整个时代,但无论是对于案件本身的呈现,亦或是人性挖掘和案件背后的社会学思辨都有一种比较模棱两可的态度,电影中太多的细节做得都很直白草率,倒是镜头没有回避暴力和性场面,尺度挺大……

11分钟前
  • 搬砖侠
  • 较差

Martfü,匈牙利的白银市,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司法体系与民众心态竟然如此类似。无论是含冤者的自我负罪感,审判者的保全体制,还是行凶者的异化动机,全都往一条错误轨迹上走。甚至到了最末尾都不忘“体制错误,不能平反”。

16分钟前
  • 刘浪
  • 还行

真的是剧如片名,令人窒息。政治正确有时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这么一个有正义感、有能力的检察官就那么被谋杀了……男主在河边的声嘶力竭,既是控诉自己的悲惨经历,也是导演为观众安排的情绪宣泄。ps,女生不要当面嘲笑男生的无能啊……

21分钟前
  • 拂袖斋客人
  • 力荐

男主和凶手长得太像了……

25分钟前
  • 皮珍丝
  • 还行

喜歡這類變態殺人劇情,有劇情,有看點,不過還是缺少點特色。

29分钟前
  • 秋色纯
  • 还行

他们需要证明,他们需要一个凶手

30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还行

全程心疼可爱又可怜的被刑讯逼供的男主角!看完电影整个人都不好了,话说凶手和被冤枉者长得好像,快分不清了......

33分钟前
  • Raphael C
  • 力荐

真实事件改编的一部匈牙利连环杀手片,故事背景是上世纪60年代刚步入社会主义的匈牙利,整个社会其实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一个女孩奸杀后政府为了业绩严刑逼供了嫌疑人使其伏法入狱,但性无能的真凶却在7年后又开始作案,越来越明目张胆,后来甚至对熟人下手。尽管影片加入了政治讽刺来调和纯粹犯罪片的单调,但影片还是略显拖沓。。。

36分钟前
  • 秀才Bui出门
  • 还行

又是一部极其小众的匈牙利电影,故事刚硬,摄影出色,氛围渲染的不错。与杀人回忆不同,凶手很早便大白于众。奈何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老警察的腐败无能,与年轻警察的理想主义交锋,反而更加令人扼腕。从1956年的匈牙利革命到1968年苏军布拉格撤军,即便一个萧瑟的工业小镇,也很难不被其影响。

37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为了政治意图而制造冤假错案,这让人很窒息;因为自己的前程不敢承认错误,这也让人很窒息;最后小警察的死也让人很窒息(往往揭露黑暗体制的人最终都没有好下场,比如揭发毒奶粉的记者,罢工运动的组织者)

40分钟前
  • SF
  • 力荐

额,我其实想给五星的,这剧本,这表演,尤其演变态的那位,这摄影,还有这写实的风格,看得我汗毛倒立。看来每个国家都有这种类似的连环杀手,不禁让我想起了很多电影。扣一星是因为两位男主长得实在太像了,咱不能选个差别大一点的么。

43分钟前
  • 沙漏之瞳
  • 推荐

一个高度类型化的故事,却缺乏节奏,人物的奇怪电影。结尾的金属撞击声和三个平行的视角是难得的升华一笔。

48分钟前
  • 品客
  • 还行

很有力量的故事,但是导演的整体叙事还是过于平淡和松散了。

51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还行

与其说这是《杀人回忆》,我更觉得这是《狩猎》,男主从被定罪的那一刻起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被屈打成招、被狱友欺负、被人们辱骂……即便出狱也没能重获清白。真正的罪犯逍遥法外,继续杀人行凶,男主却替他背锅。即便是将罪犯缉拿归案又怎样,男主的清白、青春、时间也不会回来了。当真是“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53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入狱十年才发现无罪,早噶哈去啦?这些西方果家,真的,损色儿

58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同类题材里,远不如《我是杀人犯》。

1小时前
  • SydneyCarton
  • 还行

两个凶手长得太像了,一度没分出来。另外,真凶貌似对红发比较有兴趣,开始杀的几个人都是红?棕?发,他老婆为了取悦他特地带了红色假发穿了红色高跟鞋,差点被他当成猎物干掉,为何最后一个一次行凶的时候放弃了明显红发的男主妹妹,却杀害了一个明显是金发的女子?

1小时前
  • 芒果
  • 还行

其实三星半的感觉,两个人长得实在太像还以为是兄弟俩,以及兄妹俩如此亲密几度让我以为一半为了掩盖丑闻。有点想吃麦辣鸡腿堡了

1小时前
  • 囍弗斯
  • 还行

3.5!真相并不重要,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替罪羊。

1小时前
  • 方枪枪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