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切尔诺贝利

记录片美国2006

主演:Tim Birkett,汉斯·布利克斯,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Oleg Mirochnikov

导演:托马斯·约翰逊

播放地址

 剧照

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2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3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4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5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6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3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4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5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6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7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8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9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0 04:06

详细剧情

  1986年4月26日凌晨的1点23分,随着前苏联乌克兰地区传来的一声爆炸,彩色的火焰冲上千米高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爆炸,这也是人类和平使用核能以来最大的一次惨剧。事故造成31人当场死亡,爆炸后的核能严重泄漏导致上万居民送命或致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的胎 儿出生。当日抢险的消防士兵更是用生命和健康为代价避免了核电站的二次爆炸。但令人震惊的是,前苏联政府选择了将事故消息打压保密,而全然不顾此时的辐射尘已经随着大气外泄到了东欧地区甚至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  纪录片借用当时摄影师拍摄的照片以及档案影片,重映了当年在切尔诺贝利事故现场紧张进行的大作战,每个抢救阶段一一再现。

 长篇影评

 1 ) 切尔诺贝利离我们有多远?

一位原子能科学家在研究原子物理时,他不是个知识分子,只有当他在反对核武器的抗议信上签名,才是个知识分子。——萨特
    也许人类承受的痛苦还不够多,在经历了广岛、长崎之后,还不够多,所以,切尔诺贝利绝对是个惩罚!是的,对人类的又一次警告和惩罚——可是,为什么这些惩罚都要由无辜的平民来承受?无辜的普通人,他们,原本都过着平静安详的生活,只在一夜间,这一切就都要被迫失去,而这一次,同样的,还是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家园,故土,还有生命!
   圣德约恩•鲍戈斯洛夫在《启示录》第十章第十一节里这样写到:"第三天,天使吹响了号角,一颗灯盏般明亮的巨星自天而降,落在世界三分之一的河流和一些水源上。这颗星名叫'艾蒿'。三分之一的河水变成了艾蒿之水,许多人因为饮用河水而死,因为河水变苦了。"这段话写下来已有2000多年了,在此以前,人们都不知道它讲的究竟是什么意思。然而。当历史翻到1986年的时候,许多人都读懂了这段话,因为这一年4月,原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也因为在乌克兰语中,切尔诺贝利的意思正是"艾蒿"。
    人类的祖先曾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诸如此类的预言和警示,是我们粗心的略过了,还是有谁在将它刻意的隐瞒?我相信,有些记忆是需要被不断的去唤起,不管那是多么痛苦的回忆,也必须如此,否则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遗忘了什么!而那种遗忘将最终把人类送往地狱!
  《抢救切尔诺贝利》试图在灾难发生20年后为人们从新揭开事实的真相,那些曾被前苏联政府蓄意隐瞒的真相,那些至今还在因此次事故而饱受身心折磨的人们,那些鲜为人知的抢救灾难现场的感人情节……种种,是真相,而非谎言,原本,你看到后就会发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可以避免的,不是吗?
   没有看过的人应该去看看,不仅仅是带着了解的态度,或者把自己完全当成旁观者,但这个东西又无法强求,我只能说,这个灾难决不仅仅属于切尔诺贝利。从最初的震惊,无法承受,伤感,无奈,转而是无比的愤怒,是的,就是愤怒,你无法不感到愤怒!
   1986年4月25日星期五——请牢记这个日子!
   乌克兰 普尔皮亚季——拥有4万5千名居民的小城。
   切尔诺贝利(列宁核能发电厂)——正有176名员工奉命在当晚测试反应炉的自我供电系统。
   凌晨1点23分——实验展开。随后反应炉中心就放生了一连串的爆炸。我查阅了一些资料,造成爆炸的原因众说纷纭,这似乎不是本片所要讨论的问题,总之灾难就此发生了。反应炉1200吨的顶盖在瞬间被顶上了天空 ,这是影片里的一句话,我看到后无法想象,电脑模拟了这一描述的瞬间,这个时候你能想到什么呢,只有一片空白。而此刻的普尔皮亚季正处在熟睡当中。
    凌晨5点——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接到报告称切尔诺贝利发生火灾,是的,是火灾而非爆炸。我不知道是谁说了谎,是报告的人,还是戈呢?要知道在一个核电厂发生了任何事故都是致命的,我不是专业人士,但如果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故我有十个脑袋都不敢隐瞒!你会看到第一批到达现场的消防员就那么直接暴露于辐射值里进行救火工作,记住这些消防员吧,他们是切尔诺贝利的第一批受害者。
    爆炸发生20小时后——普尔皮亚季的居民还未被告知事态的真相,那些被称为前苏联顶尖的科学家们在此时也还没能提交任何可行性的报告,小城居民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还过着与往常一样的生活。
    4月27号——空气中的辐射值还在不断上升,周边居民仍未被告知。
    4月27号上午11点——直到此刻,政府才开始采取第一批安全措施。当天下午两点,军方决定疏散该城。
        ……
   先后共有50万军民参与了这次抢救行动,所谓抢救就是为了防止它发生更为严重的第二次大爆炸,那个后果将直接导致整个欧洲被夷为平地。前苏联政府在此次灾难中所持有的态度非常令人愤慨,蓄意隐瞒真相,不仅没能降低人们的恐慌,反而将这场灾难扩大到更大的范围内,而那些科学家在危难时刻表现出来的束手无策看了会让人觉得可笑,这个时候你再也见不到他们惯有的那种姿态,我相信,在那一刻他们也深深的感到了恐惧。一个有良知的,有责任感的,有担当的知识分子应该能够做到精神上的独立,不充当国家机器的帮凶,世界上完全不缺乏这样的人,否则你只能是个刽子手!
    反过头来再看看那些参与到这次抢救行动中的人们吧,他们其中有的是刚刚被招入伍的预备役军人,大多20到30岁之间,很年轻,花一样的季节,有的是普通的工人、医生,各行各业,很难说是自愿的,但是在当时他们没有时间考虑过多。我相信,在那种时刻当你身处于危险当中后也就感觉不到危险了,因为没有时间。那些人很多都没有活过40岁,大部分人都成了残疾,少一部分人也不知道何时就会死亡,然而前苏联政府却只承认了第一批受害者,也就是第一批消防员。事实就是如此,我想他们也只是不希望被历史遗忘,因为在当时,他们不去也总要有人去,在当时谁都很清楚,有谁又是为了报酬呢?所以我认为他们是英雄,很悲壮的英雄,快被历史遗忘掉的英雄,我们的确该记住他们。但千万别对我说他们的举动是来自于对国家的热爱,这仅仅是一个普通人都了解的责任的问题,我不去也总得有人去,就是如此。而所谓的“国家”“政府”“领袖”们,却无情的漠视了这个责任!
    看完这个片子,我反复在想,这绝不仅仅是切尔诺贝利的灾难,绝不仅仅是普尔皮亚季的灾难,它应该跟广岛,跟长崎一样被看作是全人类的灾难。
    如果萨特能活到1986年,他面对这场灾难又会作何感想呢,也许他的矛头会掉转方向,而不是仅仅盯着那些所谓的知识分子,他会对准所有的人,这其中也包括我和你。如果人类还不立刻停止这种危险的游戏,很难想象,下一个切尔诺贝利惨剧会在哪里上演。
    在今天,依然有那么多人热衷于鼓吹甚至是公开支持核试验行为,只要手中握有核武器就没人敢跟我们动手,这是我见过的最为可笑的论调,在我看来,好比说我是流氓我怕谁。我只是想说,人类不该再制造灾难了,有些东西,上帝是不允许我们去碰的。
    切尔诺贝利究竟离我们有多远?我告诉你,它就在我们身边!

        

        
        
        
        

 2 ) 写在切尔诺贝利事故28年之后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已经过去28年了,但是仍有上百万人至今生活在核辐射污染之下,对数万人的身体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以至于如今艰难的生活着,而这场事故的影响也并不止于此:这是一个埋藏在地下的巨大梦魇,有着转为可怕现实的强大能量,笼罩的是全人类。
    我们总擅长遗忘;认为社会演变至今,科学技术发展至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一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去随心所欲的改造这个世界,一边又以不可规避来为自己的行为所产生得后果辩护;我们常自诩人类是多么了不起的智慧生物,高科技是如此深刻的营构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生物化学研究在不断宣告着新进展,但是我们又在不断的自我毁灭,不断侵蚀着整个地球。
   我们这些自居为高级动物并不比那些低级动物高明多少,起码低级动物遵循着自然的规律不过分贪婪的向自然索取而让生命自然的向前发展。可是我们人为的去伤害他们,伤害自己,伤害地球。我们常喜欢用双刃剑去评定我们取得的新成果,如核电、高科技产品等等,但是却忽视了有些消极的一面会产生致命的危险,而这种可能性并不见得多小。
    究竟人的一生在追寻什么?人类社会最圆满的状态是如何?个体总追求持久的幸福快乐,人类总追求持久的和平安宁,而达成这一切更多的不在外在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物质极大丰富,科技高度发达并不一定会成就这一切,而现今,伴随发展,涌现出的是更多我们始料未及的新问题,新矛盾,我们发现宁静似乎再难寻其踪迹,取而代之的是竞争,是不平和,是动荡。
    我难以否定现今人类的成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么难以想象的丰富便捷,但是我又常常质疑这些成果终究会带给我们的是什么。眼前的我们所建构出来的这一切是那么脆弱,若想摧毁,轻而易举。核污染这种无形的杀手,是不会放过任何一寸空气与土地及其上的所有事物。而这还是我们预知的东西,它由我们创造,我们又被它毁灭。而那些未被我们意识到由我们无形制造出来的更强大的伤害呢?我们无法想象最后的结果。
      若是我们没有今天的这一切,若是我们活在最原始的社会,人类社会的寿命会有多长?而现在的人类社会寿命又有多长?毕竟无法来下结论,我们的这场实验是一次性不可重复,实验的结果就是我们的结果。现今的社会,物质居于主导,精神渐趋颓靡,人们的生活复杂而浮躁。我们对于道德的构建只停留在表层而行为冷漠如常。善良真诚成了人们不以为然而加以调侃的词,被视为在如今不讨好的没前途的品行,而暗自磨砺自己的狡诈虚伪。我们以为这一切罪恶,甚至于自己的品行都是社会所造成的,但可笑的是这社会由我们组成的。我们在作茧自缚。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意义远不止对核安全敲响警钟,更应让人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深刻反思。我们现今取得的一切不过海市蜃楼。什么政党,什么意识形态,不过都是尘世无聊的游戏,满足从不是从外获得而来于内心。人类要懂得适可而止,要知道爱和简单胜于一切先进科技。若我们的行为让这些沦落,便毫无意义。

 3 ) 其毒有甚于铯与钸者


前不久,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爆炸,导致了大范围的核辐射恐慌,美国人抢购碘片,韩国人抢购海藻,中国人抢购碘盐,很多论者指出这是缺乏常识、盲目从众的表现。自从人类窥破天机发现了核能,这种恐怖的能量已经在地球上造成了三次浩劫,广岛、长崎受到核弹攻击,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电站爆炸,无论是军事打击还是和平利用核能发生意外,其破坏力总是令人栗栗危惧。汤玛斯•约翰生导演的《抢救切尔诺贝利》披露了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的重重内幕,将核灾难的惨象展露无遗,看完此片,多少会让人收起一些知道分子的优越感,进而为那些抢购防辐射物品的人们辩护:他们怕得有道理!

都知道核能的恐怖威力,但是究竟厉害到什么程度,多数人还是不太了然,该片通过翔实的历史资料,以科普式的忠实再现了一个小小的核电站怎样重创了地球并影响了20亿人的生活。影片由历史资料和当事人访谈组成,历史资料包括录像和照片,这些资料无不留下核辐射的痕迹,录像画面扭曲、震颤,照片则布满了一道道射线的幽灵般魅影,片中还提到在辐射场中运作的机器也会由于辐射宕机,连机器都不能幸免,人的遭遇可想而知。1986年4月26日凌晨的1点23分,前苏联乌克兰地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一场惨剧拉开序幕。核辐射能够杀人于无形,当人们在阳光明媚的早晨徜徉街头,死神的黑色大军无声的掩杀过来,他们将明丽家园变成了一座修罗场:34万污染区民众被迫离乡背井;27万人因辐射患上癌症,其中9.3万人已经过世;乌克兰、白俄罗斯地区1986年后出生的婴儿大多夭折或天生畸形,患白血病、甲状腺癌症的比例是父辈的88.5倍;这无疑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人道浩劫。核辐射还能跨越空间障碍,杀人于千里之外,爆炸形成的辐射云飘散到了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斯德哥尔摩、巴伐利亚、意大利、法国、英国、希腊以及亚洲地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与破坏。核辐射同样带来了生态灾难和文化灾难,受到辐射的广袤前苏联国土很多森林赤地千里,受到辐射的动物被大批量射杀掩埋,而二十多年过去了,普里皮亚季依然是一座鬼城。为了表现核辐射的巨大破坏力,导演除了展现它所带来的人道灾难、生态灾难和人文灾难外,还用了较大的篇幅描述了清除核辐射的高难度和核灾难阴影的挥之不去。第一次爆炸后,极有可能引发第二次爆炸,而第二次爆炸将直接摧毁明斯克,欧洲将无法住人,前苏联出动空军空投了24000吨铅给反应堆降温,征招了一万名矿工超负荷工作一个多月打隧洞通到核反应堆下方安置降温设施;为了给作为放射源的电站加盖石棺,前苏联出动了3500名后备军清理电站屋顶的放射性石墨,这些士兵穿着厚重的铅制服装,只能在屋顶待四十五秒,铲两铲就得下楼,每隔10分钟就要换班一次。在核电站作业的矿工和士兵,每分每秒都暴露在高剂量的致命辐射中,死神在耳边低语,恐惧无处不在,其后2500名矿工在40岁之前死去,军方没有公布军人的伤亡数字,而随行的摄影记者每年要在医院待两个月进行治疗。前苏联一共投入了50万人进行灾后放射性物质的清理,花费10亿美元建造石棺,将核废墟彻底掩埋的工程要持续到2065年,而核污染的彻底消散需要八百年。片中一位专家接受采访时的一段话令人瞠目结舌,他说废弃核电站中还存有100公斤的钸,这种剧毒的物质足以杀死地球上的上亿人,而钸达到半衰期需要二十四万五千年的时间,可见切尔诺贝利不是过去完成时,也不是现在进行时,而是将来完成时,一次核泄漏不但摧毁了过去,影响了现在,还预支了未来,简直是不死不灭、不增不减、阴魂不散的恶魔。面对这样看不见、打不死、贻害永久的敌人,试问谁人能不恐怖?试问谁人能不发出无语问苍天的浩叹?

导演一方面沉痛的展示了核灾难的荼毒,另一方面也努力追索灾难的根源。核能只是一个物理概念,本无善恶之分,但是运用掌控核能的是政府,如果政府的权力没有被驯服,没有关进笼子,其作恶的能力甚于核能万倍。前苏联面对核能事故,将瞒和骗的手段运用到无所不用其极,对国内国际进行了全方位的信息封锁,使本来可控的、甚至可以避免的核灾难演变成了不可收拾的惨剧。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在进行试验时,总负责人秉承官僚主义的作风,打压了不同意见,一意孤行进行危险操作,为几十万人敲响了丧钟。事故发生后,戈尔巴乔夫政府得到的报告只是“火灾”,下级官员们为了权位,刻意削弱了事情的严重性,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置千万人的安危于不顾。戈尔巴乔夫政府对此事件的处理尽显低效与低能,在事故后30小时才采取了应对措施,灾变60小时后官方还未对外界发布官方警告,居然是瑞典首先监测到辐射云的异状,对待国际社会尚且如此,对待国内民众更是肆无忌惮。为了避免引发恐慌,前苏联当局刻意隐瞒了事件的严重性,当民众得知有致命辐射的时候,已经在毫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被辐射了两天。政府控制的媒体只对事故进行了轻描淡写的报道,尤其令人不寒而栗的是,当局还鼓励人们参加五月庆典,在遭到严重污染的地方聚齐,结果欢乐聚会成了死亡游行,而这次集会的档案遭到销毁,参与了游行的乌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雪比斯基随后自杀。前苏联当局漠视参加救灾的矿工、士兵和民众的性命,并不告知他们要面对的危险,还故意提高了受辐射伤害标准,那些以为已经“痊愈”的不知情民众随后饱受病痛的折磨。苏联当局的恶政层层加码、变本加厉,什么人神共愤的事情都做得出来:无视50万饱受辐射后遗症困扰的“清理人”的处境,竟然削减了他们的福利金,这些无名英雄冒着性命危险清理辐射,换来的却是政府的冷血对待;一位有良知的医生公布了受到核辐射民众的实际情况,遭到囚禁和软禁。在国际会议上,西方多个国家同意将可能死于核辐射造成的癌症的民众数目从四万淡化为四千,前苏联找到了作恶共同体。其中,法国政府坚决反对前苏联的透明政策,理由不难想见,当时法国百分之六十五的电力来自核电,法国政府对核辐射信息的屏蔽,导致了科西嘉出现大量癌症病例。片中说道核电站爆炸的火光十分美丽,天空色彩缤纷,非常明亮,有橘色,红色,蓝色,有如彩虹,当时前苏联和各国政府的谎言也有如这火光,炫丽而致命,正如一位接受采访的女士说到的:切尔诺贝利反应炉释放出的最危险元素并非铯或钸,而是谎言。这次事故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在那致命的核辐射中混合着更为致命的权力的毒素,前苏联政府以谎言为笔蘸取铯与钸,绘就了地狱的惨象,人们要警惕核能,更要警惕不受约束的权力。

《圣经》有云:已有之事,后必再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已经过去26年,仿佛已是陈年旧事,应该堆积在记忆的角落里泛黄了,但是往事并不如烟,危险犹在眼前,那静静的潜伏在废墟下的100公斤钸要在49万年之后才会消散,而谎言并不具有半衰期,将千万年的持续下去,达摩克利斯之剑依旧高悬。地狱天堂都在人间,借助核能,或者借助谎言,人们有能力在大地上建造出地狱。导演在心惊胆战之余,也只能给出这样无奈的启示录:如果我们必须与放射性物质以及与它带来的必然危险共存,我们还必须设法让后代免于处在核子灾变的阴影当中。

 4 ) 最大的错误,是人类自己

  人类的贪婪造就了一切,无止尽的需求,无止尽的破坏,为的不过是人类自己的欲望。
  我自己都无法避免的现实,我离不开现代生活的一切,也许只有到了灭顶之灾那天我才会后悔现在的想法吧,人性的可悲。
  毁灭一个星球太简单了,也许你等你发现的时候,已经太迟了。
 50万人类英雄,你们说出我不后悔的时候,我宁可听到你说的是,我后悔。
  情何以堪

 5 ) Disaster Never Stops

戈尔巴乔夫真是个不幸的人,1985年他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1986年就出了切尔诺贝利这样的大事故。片子放到十几分钟,他一出现我就想,这场危机有没有在政权和国家瓦解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推手呢?
核能拥有可怕的力量,想灭几个地球都是随便玩玩的事。对于这种能量的利用不被禁止,意外就永远拥有发生的概率;可是为了怕被毁灭就不碰核能,又好像壮士断腕,甚至《三体》里面说的那个降低光速躲进黑域的安全声明状态了。

然后这世界又真是奇怪,明明都是由那些微观粒子构成,但是微观的无孔不入性造成它能够影响一切宏观的运行机制,太多人类宏观的脑袋远未参透的机制。20年后的切尔诺贝利仍然不适合居住,镜头拍过去虽无人烟却有大片森林,植物也看不出明显异常。那句“这具石棺是一座忠烈祠(谁翻译出这么好的词!)”着实打动了我一下,数十万原本健康而且年轻的平民、士兵为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奔赴现场,以万计的人受到感染留下各种疾病,一位当年深入4号反应炉下挖掘隧道的工人在采访中说他不后悔——不知道他后来的健康状况如何;那些被辐射得丧失正常生活工作能力的人,又延着残喘的,不知道有没有后悔或抱怨过。

再说当政者谎言这一单。世界原子能协会至今仍粉饰着该事故的严重程度,称直接致死的人数不过几十,间接致死者也仅4000左右。在我看来Panic本身是一种愚蠢的情绪,大规模的集体恐慌确实可能引致后果。不能单纯的将安抚民众的不实报道看作是维护政权的手段,就像我坚定地认为,对一个人好绝不是告诉他一切真相。世界从来就没有透明过,只是当我们越来越了解罗生门的存在后,就不由自主地去怀疑,想要看真相,所以尽量不掺杂制作者意见力争呈现事实的纪录片越来越受欢迎。也许,我们也只是越来越有能力把事情搞得像那么回事。我又要淡定地说2012了,无力回避的,知道又如何,徒增烦扰。让精英跟大佬们上船去,我们几十亿人一起来见识一下也不可能“永恒”的死亡。

 6 ) 我不想知道更多真相了,因为目前这些已经让我绝望

人类终究会灭绝
但不会是什么天谴

终究有一天
我们
会被我们自己
亲手杀光

我们,
为什么需要更好的汽车?
为什么需要更大的房子?
为什么需要更好的电器?
为什么需要更好的食物?
。。。 。。。

如果不能克制贪婪的本性
终究有一天,我们全会因为贪婪而死

不过
说到底
人类就是贪婪的吧

 短评

像一个愚蠢而又恶魔般的纹身,现在我们终于有了一个永久的纪念碑。

5分钟前
  • lahael-cabiria
  • 力荐

"somebody had to do it..."

9分钟前
  • 有猫万事足
  • 力荐

看了半个小时,果然都是党国,做法太像了太像了。

12分钟前
  • 好多密码好讨喜
  • 还行

尼玛看完心情好沉重!

13分钟前
  • Tuna Bento
  • 力荐

纪录片永远比恐怖片更恐怖,它不仅让人深思,甚至让人坐立不安。在谎言、真相和死亡的背后,试问我们身边还有多少这样的危机?日本核电站的危害绝对比媒体口中的严重!一个切尔诺贝利牵连了整个欧洲!现在又是日本,整个亚洲估计都难以幸免,这毕竟不是几天几年的事,这是几百年的隐患!★★★★★

1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太恐怖了好吗,核泄露的辐射带来的真的是毁灭性的灾难。同样地,消息的封锁对大众也是摧毁性的。日本地震导致福田核电站爆炸之际,应景地看了这部纪录片。

18分钟前
  • ibelieve
  • 推荐

没看之前以为切尔诺贝利的灾难已经消散,原来这个恐怖的阴影还一直存在并且时刻威胁着欧洲甚至整个世界的安全。

19分钟前
  • 桃乐
  • 力荐

“医治我们自己的悲伤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我们就是这种悲伤的同谋。要医治他人的悲伤同样也是很困难的事,因为我们也是悲伤的俘虏。”“总得有人得去做,不是我们就是别人,我们应不应该这样做?我(幸存的英雄)一点也不后悔”可是,在这样的政府下当英雄,真的很惨,要么死要么晚景凄凉。

23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

触目惊心

24分钟前
  • 一个劳动人民
  • 推荐

寡妇制造者

29分钟前
  • celestebook
  • 推荐

“我们所有的人类,都不该经历这一切。”恐怖源于真实,而无尽的谎言与隐瞒则比核辐射带来的影响更加可怕。 向参加过这次清理工作的英雄们致敬!或许……再过若干年,会有一部电影名为《抢救福岛》★★★★

33分钟前
  • Q。
  • 推荐

我害怕么?答:不害怕,只是闹心,来气!我赶脚人类毁在“新的教训”上的几率要比2012、自然灾害、外星人入侵来的大……教训还总产生于未知,但要是害怕一个又一个新的教训,人类就还能探索了么?——谎言似乎是其中最大的障碍~~

37分钟前
  • King Sitcome
  • 推荐

那些一贯擅长系统地使用欺骗和撒谎来掩盖事实的国度,你已经给自己掘好了墓。

42分钟前
  • jiyun
  • 推荐

太惨了(┳_┳)...

46分钟前
  • Dita
  • 推荐

切尔诺贝利,就是一个大坑

51分钟前
  • 钟笑乂
  • 推荐

比任何恐怖片都要可怕

54分钟前
  • |
  • 力荐

此灾难一直时刻并永久的影响着威胁着欧洲甚至整个世界的安全。

5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

潘多拉之盒随时可能打开,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全人类头顶

57分钟前
  • 浒子曰
  • 力荐

现实意义远大于纪录片意义。“法国上方有异状吗?” “没有,风并非往这边吹。而是吹向逆时钟方向,没什么好担心的,民众的健康绝对没有危险。”

58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说实话,这电影非常有现实意义。比起核辐射,谎言抑或制度才是更大的灾难~

60分钟前
  • 夏小昭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