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欲裂

剧情片其它2019

主演:马克思·雷迈特,奥斯卡·奈泽尔,伊莎贝尔·格什克,路易斯·海耶尔,Ercan Durmaz,迈克尔·施内克,乔尔·巴斯曼,Aris Diamanti,安德列斯·赫尔吉·施密德,Mehmet Yilmaz,奥蒂妮·乔尼,Ben Bickele,Jörg Zick,Gabriele Krestan

导演:萨瓦斯·泽维斯

 剧照

头痛欲裂 剧照 NO.1头痛欲裂 剧照 NO.2头痛欲裂 剧照 NO.3头痛欲裂 剧照 NO.4头痛欲裂 剧照 NO.5头痛欲裂 剧照 NO.6头痛欲裂 剧照 NO.13头痛欲裂 剧照 NO.14头痛欲裂 剧照 NO.15头痛欲裂 剧照 NO.16头痛欲裂 剧照 NO.17头痛欲裂 剧照 NO.18头痛欲裂 剧照 NO.19头痛欲裂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8:42

详细剧情

  29岁的建筑师 Markus(马克思·雷迈特饰)具有恋童癖倾向,他尽力抑制自己隐秘的欲望。当单身母亲 Jessica 和她八岁的儿子 Arthur 搬进公寓隔壁时,让 Markus 倾心的诱惑变得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他与新邻居结交朋友之后……

 长篇影评

 1 ) 请勿成为“他者”

我愿意把这部片子称为一部关于“凝望”的片子。

凝望而非凝视,是因为渴望不可求。马库斯这个角色克制,不断地克制着自己的欲望。当他袒露最真实的自己时,全世界都在唾弃他。可,这不是他自愿选择的。

影片确实保守,也营造了这样一个善良的形象。同时我也想发问,你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吗?“恋童癖”就如原罪一般禁锢在马库斯身上,很悲观地来说,我认为除了克制与死亡,没有别的更好的解决方法。“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后劲很大,试着不去成为他者而去理解他人似乎会更好。当然看完后劲真的大,妈的,真的头痛欲裂。

 2 ) “爱所做的事,超越了善与恶”

有的人表面完好,内心早已满目疮痍。

一如恋童癖群体极少被社会所关注,拿到大众视野中讨论,恋童题材电影亦是罕见。关于恋童癖,正常人对于这个词的第一反应就是:恶心、肮脏、猥琐,大众对恋童倾向的群体几乎是零容忍的态度,人人喊打,但却少有人关注恋童者背后的故事,原因大抵是觉得恶心不屑理解。

电影《头痛欲裂》由萨瓦斯·泽维斯自编自导,高分美剧《sense8》扮演沃夫冈的马克思·雷迈特担任男主。影片开头,男主马库斯坐在电脑前对着屏幕自慰,解决完生理需求,像普通人一样回归正常生活,但和其它人不同的是,他会特别留意人群中的小男孩,以一种不大对劲的眼神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下班之后,公司里的女同事暗示邀约,却被马库斯冷冷的拒绝了,镜头一转,他回到家后翻出幼龄男童的影像,在沙发上放肆着释放生理需求。之后,男性朋友的聚会也被他以借口推脱。到这里,基本明白了,马库斯是患有恋童倾向的人,成年男女性都无法让他感兴趣,只有男童才能激起他的原始欲望。

日常生活里,但凡有小男生对他表现出亲昵的举动,或是路上遇见正太萌娃,都会让马库斯控制不住内心的性冲动,欲望驱使着他迷恋男孩的肉体,甚至于尾随跟踪的疯狂举动。而每次自慰之后,自己也会陷入内疚和痛苦之中。

直到新邻居的到来,打破了他平静而备受煎熬的灰暗生活。新来的单亲母亲杰西卡带着年幼的儿子亚瑟搬到马库斯所在的公寓,待人友善的马库斯结识了杰西卡和亚瑟,很快便和他们熟络起来。之后有一个镜头值得寻味,马库斯在卧室里来来回回地试衣,练习向亚瑟打招呼,不经让人联想到,这不就和当年自己追喜欢的女生一样,既兴奋又紧张,或许导演用意也在于此吧。马库斯对男孩的迷恋不止于搜寻影像和偷偷观察,他会带上相机,在泳池暗中拍摄男童的裸露照片,回家后冲洗保存。这个举动也为之后的剧情埋下伏笔。

由于单亲母亲杰西卡的毫不知情,给马库斯和亚瑟创造了很多独处的时间和空间,马库斯自然是乐意的,但他也没有作出进一步的举动,像父亲照顾孩子一样对待亚瑟,因此亚瑟也非常喜欢他。但在相处的过程里,马库斯是一直在压抑自己,遏制内心疯长的欲望。而此时,杰西卡也渐渐对他的心生爱恋,为了不打破美好的现状,马库斯也逢场作戏,装作与单亲妈妈相好,博得和亚瑟相处的机会。

在此之后,男主和这对母子的相处变得异常微妙,马库斯与杰西卡的欢愉是建立在他对亚瑟的冲动之上的。一天,他带着亚瑟一起游泳,在休息区给只穿了泳裤的亚瑟拍了一组照片,并告诉他这是他们之间的秘密,天真的亚瑟也答应了。

备受煎熬的马库斯一直想要摆脱对男童的迷恋,一次偶然间找到精神科医生,但医生告诉他,恋童倾向就像异性恋和同性恋,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并且无法治愈,伴随终生,只能通过药物和自身心理进行控制。听到这,马库斯自是非常绝望,他就像普通男女迷恋TA一样,只不过他的TA只能是男孩。食色性也,断了性,焉完人乎?

故事来到高潮,一天亚瑟吵着想和马库斯一起洗澡,无奈下马库斯只能满足他的要求,浴室里,亚瑟问马库斯爱不爱他,他回答当然爱,望着亚瑟天真无邪的脸庞一会后,又回答:非常爱。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话:喜欢是放肆,而爱是克制。马库斯是真的爱着亚瑟,以至于多少次在亚瑟熟睡且四下无人之时,他都极力地压制住内心魔鬼般的欲望,始终不敢侵犯他的身躯。然而,来到男主房间里取牛奶的杰西卡无意发现,马库斯柜子藏了大量男童的裸露照片,自己儿子亚瑟的泳池照也刚被洗出来一张张晾着。得知真相的单亲母亲瞬间崩溃,此时想要前来阻止的马库斯也发现晚了一步,事已至此,杰西卡表示要他永远消失,马库斯愧疚难当,告诉她内心的痛苦挣扎,一时之下就跑到厨房拿刀割腕。这已不是他第一次想了结自己的生命,之前在他见完医生倍感绝望,也曾站在桥上,望着来来往往疾驰的车辆,想一了百了。

被抢救过来的马库斯躺在医院病床上,知道真相后的姐姐过来探望,一开口就表示要和他断绝来往,马库斯只是听着,一言不发,直到姐姐问他有没有伤害过自己的外甥,他才回答没有。出院之后,他试着极度克制自己,不再偷偷观察男孩,烧掉所有照片,永久删除电脑存档。直到一天,在街上重新遇见亚瑟,天真无邪且毫不知情的亚瑟跑上去给他一个深深的拥抱,并想马库斯能再陪他一起玩耍。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是无法控制内心的冲动和欲望的,不管是用药还是强自制力。最后,他终于选择干净地、体面地从这个世界解脱出来。

影片中,多次出现狼的镜头,这头狼其实是一个意象,象征着孤独的马库斯。狼是群居动物,它却被囚禁在笼中的树林里,它生性残暴,却像萌犬舔舐着男主的手指。这也折射出马库斯一直压抑内心的欲望,掩饰自己的真实面貌,但内心是极其孤独的,与外界格格不入,像一只离群的孤狼,在人前扮乖。后来,狼吃肉和嘶吼的镜头,也印证了马库斯内心幽暗的一面——恋童癖,狼本性的暴露和他被周围人知道真面目形成呼应。影片最后,马库斯坐在旷野中,望着从牢笼逃出的孤狼仰天长啸,竟也欣慰地笑了,他知道,自己也需要解脱出来,而唯一的方式,就是离开这个世界......

恋童倾向群体,直到现在都为人所不耻。可是,他们一直真实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与LGBT群体类似,性取向于第二次性发育即青春期逐渐萌生,但恋童人群无法对其他成年男女产生性冲动,只对幼童感兴趣,究其原因,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影响,和LGBT不同的是,恋童人群的对象很可能成为受害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恋童癖加害者必须受到谴责和罪罚,但是,是否也有像马库斯一样的群体存在,一直小心翼翼地在内心的痛苦里挣扎,人口爆炸的今天,相信恋童倾向群体不在少数,只是他们不能像LGBT群体一样,示威平权,在公众场合展现真实的自己,所以一直不为人所关注,有的只是一系列丑闻的曝光。是否能真正重视起来对恋童群体的治疗和科研,而不再是靠吃无用药物和所谓的自制力保守治疗,因为人本身就无法完全掌控欲望,或许这就如异性恋者被要求不能亲近异性一般,不然就会走向极端,像马库斯一样选择死亡,或者和人渣一样,将魔爪伸向儿童。愿更多的人能重视恋童癖问题,保护好自己身边的孩子,关注恋童倾向的防治。

 3 ) 你对他做了什么吗?

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部关于恋童癖的电影,但从没想到竟然能让自己在看完后第二天任然想写一篇白话文来慢慢让自己释怀。 一直以来我所能了解到的恋童癖“事件”都是通过各种媒体或报道,自然既然报道了出来那无非就是引起社会人士对犯罪者的辱骂和唾弃,自己看到了也会心里暗骂一声“社会怎么会有这样的败类”之类的话,于是整个事件到这也就戛然而止。但在这部电影后,我再回想起这些事件,似乎我看到了埋在海平面下的冰山,而露出来的犯罪者不过只是一角。 电影中的主角马库斯为人友善,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工作上更是首屈一指,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将主角指向为一个光鲜亮丽的人设,但唯独一点不是,他是一个拥有恋童癖倾向的人,他就是埋在海平面下的冰山的一部分。好在他还没有成为露出来的一角,只是通过拍摄小男孩的裸露照片来慰藉自己。或许我不理解但是我大概能想到有恋童癖倾向的人会控制不住自己吧,不然马库斯也不会跟踪在公交车上遇到的一个男孩,并且要不是男孩的朋友突然出现或许马库斯就克制不住自己了。在电影中我们不止一次看到马库斯就快浮上来,只是他运气很好,每次都有另外的人在场,像极了另一个理智的自己总在危急时刻能及时敲响不要继续的警钟。 马库斯于亚瑟 在隔壁新搬来一对母子后,不知对马库斯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一方面他尝试穿最好看的衣服和多次练习见面时的打招呼,一方面又需要他克制对亚瑟的爱意。当亚瑟在他怀里睡着时,马库斯那只隔空触摸的手看得我心酸;浴缸中亚瑟那句“我也爱你,从这里,到天花板”是最温暖的回应,在那一刻我真的就觉得他们或许是真心相爱的吧;在公园中马库斯和亚瑟最后一次见面道别时,没有哪个称谓能比“小王子”更能表现他心中的爱意与不舍。 马库斯于医生 电影中医生的出场时间并不长,马库斯向体检医生说出自己的恋童癖倾向,希望得到医生帮助,但却得到医生一句离开我的办公室。在极短的时间内却给出了多么简短的回答,简直像极了曾经听到恋童癖“事件”之后你我的反应 马库斯于杰西卡 杰西卡在电影中除了扮演亚瑟的母亲这一角色外还多了一个小身份那就是自以为是马库斯的爱人,其实从电影中两场床戏不难看出马库斯对女人根本没有兴趣,第一场马库斯几乎零动作,第二场甚至需要看到亚瑟照片才能被“诱惑”。在发现马库斯是恋童癖时,杰西卡很直接的用言语表明态度“我不想再见到你了”。你看,那些口口声声说爱你的人其实爱的并不是全部的你 马库斯于姐姐 马库斯的姐姐在通过杰西卡所告知情况后来到医院“探望”自杀未遂的马库斯,实则是告知马库斯别和他们家人再联系了。连自己最亲的父母和姐姐最后都抛弃了马库斯。 马库斯于心理医师 或许除了亚瑟外,只有心理医师是理解并且愿意帮助马库斯的人。因为只有心理医师才真正的了解人有恋童癖的倾向不是人的错。 马库斯于狼 导演将马库斯恋童癖的倾向用一匹狼来做比喻,起初狼在笼子里安分守己并不具有威胁性,但随着马库斯和亚瑟的接触变多就像那头吃过肉的狼一样,会逐渐露出凶恶的面目,直到一发不可收拾时,狼会出笼。 你对他做了什么? 电影中有两个人问了马库斯这样的问题,马库斯的回答是没有。而在屏幕外的我也真的很想问你对马库斯做了什么?马库斯没有罪,我们能对“马库斯”做什么? 电影的最后,从不穿亮色的马库斯穿上了白色衬衫,阳光撒进从不见光的房间,而在床头柜的药则代表了那匹狼最后的结局。

 4 ) “欲望”

原本没计划写什么的,我看完电影扫了一眼评论区和讨论区,就觉得大部分观众都没法去体谅这种先天的病,他们只会站在高不可及的地方去批判——仿佛所有病人都应该自行了断。但是,这几天又看到了代孕的讨论逐渐变成了攻击gay,又看到了一篇公众号在写警察钓鱼恋童癖,我就在想错误的发泄,难道就只有我们少数群体应该被批判吗?


电影里,主角经常去看一匹狼,它被锁在笼子里。前两次,他盯着那匹狼看,狼也并不在意。后来,他去看的时候,狼刚好被喂食了。电影给狼进食一个完整的过程,在它吃完之后,它开始对着主角吼叫。最后一次,主角看到在荒野中游荡的狼,这是他们距离最远的一次,也是中间没有任何格挡的一次,这一次,作者给这次对视一个特写。

我认为,狼象征的是他的欲望,当欲望被隔离,两者显得相安无事,但自己却总想去直视欲望;当笼子里的欲望被喂食,它就会想要更多;当你能够坦然面对欲望时,两者已经能心平气和了。

不可否认,在任何地方,恋童都不算一种可以说出口的欲望,它需要被囚禁在笼子里。但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你总得面对它,这时就得看你的”笼子“是否坚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是每个人都想要的,我不相信存在没有欲望的圣人。如果你是那个恋童癖患者,你能够去克制那种百抓挠心的痛苦吗?

也许你可以,但更多的人是需要性的,他应该就像主角那样对着自己拍摄的照片打飞机。他没有去看那些违法的儿童性视频,更不会去成为犯罪分子,他们心里有底线。他们知道他的本性,却不会去拥抱欲望。

所有批判者都是认为恋童癖者的”欲望“是无法自控的,即使是在药物的帮助下。他们看到了那些阴暗面,就觉得所有的人都是不堪的。就像代孕问题,他们只看到了女性可能会被当做工具去盈利,被利用,却没想到这件事情的产生原本都不是为了盈利。他们觉得gay本质上都还保有强烈的生殖欲和男子主义。唉……

警察钓鱼那件事情,是正确解决的方法之一。它扯出了部分的犯罪阴暗,可是还远远不够。我们没能更好地教导孩子去认识这个社会,却责怪那群原本就无辜的人。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绝望的主妇》,里面有一个游泳教练,他友好地对待所有的邻居,学生,但由于他从性的角度去看他学生的照片,就被所有人孤立,甚至影响了他的家人。他做错了什么?直视自己吗?他错的是自己无法改变的东西。周围人显然是被偏见和恐惧占据了头脑。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它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你不该反对那些不合常理的”欲望“的人。诚然,它有对有错,但有没有去满足,是如何满足的,才是我们要关注的。

电影最后,主角床头放了一把药片,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朋友,唯一喜欢他的孩子,他却由于世俗压力不敢继续接触。他是绝望的,没有人可以拯救他。但是,他没有斗争过吗?他有伤害任何人吗?天生的印记,却像天生的罪孽,可灼烧之火,却是从周围而来。


也许我“圣母”,也许我“三观不正”,但我们最求的世界,难道不是一个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可以令自己快乐的世界吗?

“你肯定不能杀人或强奸少女,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你暂且还无法领会到'许可'与'禁忌’的真谛。你仅仅感悟到了真理的冰山一角。其他的部分也迟早会出现,这一点你一定要相信!比如现在,近一年以来,你的内心中燃起了一种欲望,它比其他任何欲望都来得更为强烈,它被视作'禁忌’。相反,希腊及许多其他民族却把这种欲望归为神性,举办盛大的节日来崇敬它。‘禁忌’绝不是永恒的,它可以发生变化。而现如今,只要在神父面前举行过婚礼仪式,任何一个男人都可以和一个女人同床共枕。即便在今天,在其他一些民族中的情况还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寻到属于自己的‘许可’和‘禁忌’。一个人不会因为做了禁忌之事就变成了坏蛋,反之亦是如此。——其实这不过是个事关懒情与否的问题!一个懒得进行思考和自我评判的人会服从世俗的禁忌。他们活得毫不费力。另一些人则在内心中有着自己的清规戒律。绅士的日常举止,对他们可能是禁忌;被人唾弃的行为,他们反面觉得合理正常。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准则。”——《德米安》

 5 ) 你骂他它就消失了吗

这片片名叫《头痛欲裂》,挺合适,片子里的男主很头疼,看完片子,作为观众也挺头疼。

看片之前,我对这个电影并没有特别多的了解,只知道是年轻导演的处女作,男主马克思是德国蛮有名气的明星演员,而它聚焦的题材,是恋童癖。 我从不认为我是个道德感很高的人,但看到“恋童癖”这三个字,我内心还是本能地生出了一阵厌恶。如果不是有朋友推荐,我可能压根不会去看这个片子。

带着批判一番的态度,我把影片看完了。 但看完之后,我并没有批判的想法,反而进行了许多反思。

99分钟,时间不长,但我全程都有煎熬之感。 煎熬,不是因为拍得烂,也不是因为拍得闷,而是因为这个故事讲的话题确实太沉重了,或者说太压抑了,大有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之感。

影片一上来就告诉观众,男主是个恋童癖。 年轻有为,长得还挺帅,但是朋友邀请他出去玩,他从来都不会应约。

不应约干什么呢?看儿童照片自慰。 挺变态的是不是?我们觉得变态,男主自己也觉得变态。 每次自慰完之后,他进入的都不是贤者时间,而是罪人时间,他对自己的恋童癖有很强烈的负罪感,并因此感到极度痛苦。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男主虽然是恋童癖,但他从未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对任何一个孩子做出猥亵的行为。 影片交代完男主是恋童癖这一信息后,就来到了主线剧情。 一个单身母亲和她八岁的儿子搬到了男主的隔壁。 对于恋童癖男主来说,这个八岁的小男孩,让他心动。

听起来还是挺变态的对不对?男主也觉得自己很变态。 所以,他虽然有强烈的欲望想要接近小男孩,但他始终都在克制自己。 他从未做出任何越轨的行为,他没有让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恶魔。

但是,他承受着内心欲望给他带来的巨大痛苦,他的性癖让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释放自己的欲望,同时,他的性癖也让他内心的道德法庭随时都在审判着自己。

怎么办?无解。 他去看心理医生,对方告诉他:“你这不是可以治愈的疾病。”

对于男主来说,恋童癖这个性癖好就像绝症一样,会一直纠缠着他,让他痛苦,让他窒息,让他随时随地都有溺水的感觉。 而他能做到的,只是保住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底线,不被欲望吞噬,变成魔鬼。

《头痛欲裂》这个片子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去解决问题,但它提出了问题,或者说,它给了观众一个新的视角。 他让我们看到,恋童癖其实也是一种病,是人会因为各方面原因而罹患的病,得了这个病,有可能会变成禽兽去犯下恶行,但也可能像男主那样,自己承受痛苦的煎熬,而不是去犯罪。

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我想到了拉斯·冯·提尔的《女性瘾者:第二部》中的一段讨论。 甘斯布饰演的女主在影片中表示,没有犯下恶行的恋童癖是值得赞赏的。

当时看到这里时,我其实是挺震惊的。 但她所说的道理,确实让我有所体悟。她说,生来就有不被认可的性向肯定无比痛苦,有恋童癖的人以此为耻,羞愧地度过一生,一生未曾纵欲,这难道不值得赞赏吗?

值不值得赞赏,我不想深究,但我想说的是,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讨论去思考的。

《头痛欲裂》对恋童癖所做出的思考,其实让我想到中国一句老话: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 人这一生会产生的坏念头太多了,只有不作恶,能守好自己的底线,那些“坏念头”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所谓“论迹不论心”,其实就是一种讨论。

讨论本身,非常重要。

对于恋童癖这件事情,大多人的态度其实是没得讨论的。提起这三个字,都觉得脏,遇到这样的人,恨不得生吞活剥,这就没有了讨论的余地。

我从来都认为“存在即合理”是屁话,但我坚信的是,存在即可讨论。

任何一件事情,如果连讨论的余地都没有了,那它一定会失去解决的可能性。

就拿恋童癖来说,大多数的恋童癖是没有作恶的,对于这些没有作恶的人,我们是否也应该一棍子打死呢? 医学越来越昌明,社会越来越先进,我相信在未来,恋童癖这样的问题是有希望得到改善的。

说到“讨论余地”,倒可以再多说几句。 很多人对恋童癖这件事没有讨论余地,这我非常理解,但对于很多比这个话题禁忌度要小得多的事情,很多人同样不愿意给讨论余地。

就拿影视作品来说,很多人会因为作品中涉及的一些三观问题将作品本身一棍子打死,这就是一种“不给讨论余地”的行为。 肉眼可见的是,这些年里,三观党越来越多了。 一句三观不正,往往伴随的是口诛笔伐,谁三观不正,谁就是臭狗屎,哪部电影电视剧三观不正,它就是大烂片。

事实是,三观这个事情很难用正与不正来判断,你觉得我的三观正,可能只是因为我在某些事情上想的和你一样,等到我说另一件事的时候,你可能瞬间就觉得我三观不正了。

前段时间作家金宇澄接受许知远的采访,也说自己非常讨厌“渣男”这样的说法,给人贴标签很幼稚,因为人是非常复杂的。 这点我特别同意。

我非常喜欢库布里克导演的《全金属外壳》,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桥段。 越战时期,男主是美军新闻官,他到前线去,遇到一个军官,军官看到他之后,觉得特别奇怪。男主的胳膊上有和平徽章,但头盔上却写着“Born to kill”,天生杀人狂。

对此,男主的解释是: 这是人性的双重性。

人性的双重性,是哲学家荣格著名的理论,这里我不细说了,我只想点明一点,人性极为复杂,从来都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得清的,道德的边界也从来都不是我们轻而易举就可以划分清楚的。

与其批判他人,不如审视自己。

更何况,一部作品中可以展现的,当然不只是真善美,哪怕是最丑陋最变态的事物,艺术作品也是可以去展现的,也是应该去展现的,因为,创作者的态度,从来都不是只有歌颂。 如果用现在三观党的理论来看,很多早已成为经典的作品是要被骂的一文不值的。

《廊桥遗梦》、《花样年华》、《最爱》、《赛末点》、《布拉格之恋》等等等等,都拍的是出轨,但它们也都是毋庸置疑的好作品。

很简单的道理,人家导演拍出轨,并不是要教唆观众出轨。

《水浒传》过去常被说成是“诲淫诲盗”,但我相信施耐庵并没有鼓励大家都去做潘金莲,并没有鼓励自己的读者去学黑旋风逢人便砍。

《金瓶梅》的文学地位极高,是因为它写出了明朝社会的风貌,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真实图景,你看《金瓶梅》,要是非得学西门庆撬别人老婆,模仿他在葡萄架下的行为艺术,那是你的问题,不是《金瓶梅》的问题。

《三言二拍》那几部书,哪个里面没几个“三观不正”的故事?但现在谁敢说它们不是好书呢?

很多文艺作品,都是有亮光也有肮脏。 你只看得见肮脏,那只能说明你自己本来就脏。 我最近听说,我们的影视作品,以后不让拍妓女了,也不知是真是假。 然而,拍妓女拍出来的伟大作品太多了,费里尼有《卡比利亚之夜》,老马丁有《出租车司机》,布努埃尔拍过《白日美人》,我们的华语片里,《霸王别姬》里也有重要的妓女角色。

我猜测,如果不让拍妓女,大概是怕影视作品里的妓女把人教坏了。 可文艺作品不是教科书,并没有教化的责任,如果我们看到什么就一定会学什么,那看《西游记》怎么没学会七十二变呢?

你可能会这样给我解释: 成年人倒是无所谓,就怕把孩子教坏了,小孩子可没有分辨能力。

说到点子上了。怕小孩子被教坏,那怎么办呢?最简单的解决方案,不应该是给电影分级吗?

得,我到此打住。

扯远了,就容易扯到不能说的事情。

 6 ) 如果无法做爱,人应当如何生存(Wie soll man leben, wenn man keinen Sex haben darf?)

先看一段Markus与心理诊疗师的对话。

„Markus, das, was Sie haben, ist keine Krankheit, die heilbar wäre.Pädophilie ist eine Neigung. Eine sexuelle Orientierung, die sich meistens in der Pubertät manifestiert, was nach allem was wir bislang wissen, ein Leben lang stehen bleibt. Sie können für Ihre Neigung nichts, genauso wie es für Homosexuelle oder Heterosexuelle ist. Niemand kann für seine Neigung etwas.“

„Was heißt das?“

„Sie müssen mit Ihrer Neigung leben, ein Leben lang. Das müssen Sie klar werden.“

„Was soll ich klar werden? Dass ich mein Leben lang keinen Sex haben soll oder was?Was sollen Sie machen, wenn Sie keinen Sex haben dürfen? Wenn es verboten wäre, wenn es kriminell wäre, wenn Sie Sex hätten.“

„Es tut mir leid. Das ist nur Ihr Schicksal. Ich werde versuchen Ihnen zu helfen, damit Sie besser damit umgehen können mit Ihrer Neigung, sie besser kontrollieren können.“

有趣的是Kopfplatzen (2019)与Nymphomanic (2013) 中对主角命运的社会性宣判都是由心理诊疗师完成的。而同时咨询室中的对话场景也成为了两部影片反讽式地展现问题核心的关键段落,在fans截图中的出镜率极高。

Sexuelle Orientierung与Perversion一词联合起来总会把问题变得相当棘手。按照官方医学说法,Pädophilie并非可治愈的疾病,而是需要得到遏制与监视的性倒错。它属于一种由道德律法所辖制、具有伤害他者风险但并不损伤患者自身生命的性向,质性地区别于一般的hypersexual disorder(nymphomania等)。

作为性反常大类下的两种疾病,一名刺激伪善伦常神经的女性瘾者能足够耀眼地激发观众心中的女神崇拜,而政治/美学“正名”却永远无法在灰暗的恋童癖身上发生。或许是出于此因,影片试图用男主角的隐忍与痛苦唤起观众的同情但仍始终将自身平稳地放置在安全的叙事区域内。

《女性瘾者》里Joe放火烧掉的是资本主义豪车和挂着新婚夫妻画像的婚礼用品店铺,而Markus只能选择把珍爱的男孩照片一把火销毁。

值得重新思考的事情是:医学与心理学在尝试规定“反常”的时候到底在规定什么?社会伦理如何参与了这种规定?一个人的精神与生理特征偏离标准到多大尺度才算跨入反常之列?当我们拒绝把一般性的标准不假反思地接受下来并通过性少数平权运动将“正常”几近肢解之后又该如何回头去规定“反常”?

性欲与“我”总是一体共生,爱欲阉割也将招致本体的覆灭危险。全片Peripetie处的痛苦独白及男主在公园喂食的那匹饿狼都在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

“我”究竟在何处?

如果“我”并不正当,这个不正当之“我”该如何生存?

„Lieben Sie Kinder, mehr als Sie wollen?“

构成我的究竟是我之Wille还是我之Lust?

„Das Wichtigste aber ist und bleibt Ihr Verhalten, Ihre Handlungen. ...liegt allein in Ihrer Verantwortung.“

我是否是我的行为与责任?

„Es ist in meinem Kopf. Es ist überall. Eine Stimme in deinem Kopf sagt, los, los, los. Du sagst - Nein, das bin ich nicht. Es kommt immer wieder. Es ist immer da.“

我的爱欲就在我的脑中,它不停叫嚣呼喊,与我的头脑以及为“人”的理性融为一体。但我想拒绝承认那是我。

 短评

这是我第一次同情一个恋童癖,太令人绝望了

4分钟前
  • kido🖖🏻
  • 推荐

和《自由意志》《羞耻》一脉相承,对于共情能力高的人来说,这部片子很煎熬,因为你能体会完全压抑欲望的痛苦。

5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马克思演这个片还是不错的,人畜无害的形象更好地将“无辜的恋童癖”这个形象演绎得更好。。。当然导演也没有想出一个更好的solution

8分钟前
  • RYZ
  • 还行

神爱世人。神于我降生之日赐福,赐嗔欲为罪。我爱的不是普通人,是最天真无邪的灵魂,我闻到他气味香甜,是我此生梦魇。我也知这爱意是欲望邪魔,违人伦之罪,医生说这性癖非罪,却诱我满身业障,罪该万死。我静默与饿狼对视,饿狼反似家犬温顺,这饿狼还未噬人,却最是难驯服。世界离我远去,我从未有过选择,只有亲手杀死恶狼。我再也到不了周六,他的气味太过香甜。

12分钟前
  • pagliacci
  • 还行

这个恋童癖是人,不是畜生

17分钟前
  • 推荐

终于等到这样一部电影了。市面上LGBT的电影多如牛毛,可却鲜有人关注娈童癖。如果说LGBT们的欲望处在法律的灰色边界,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多西方国家早已合法化,电影都能出喜剧片了。而关于恋童倾向的人呢?他们的欲望就是犯罪,甚至被关进监狱都是会被歧视的一群人,他们才是一群真正被社会抛弃的人。一个真正发达的社会,是多元化的,他足够关注每一个少数群体。当西方世界LGBT早已不是什么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回头看看他们,一个被医护被法律甚至被自己的家人抛弃的群体,一个坐公交看到小孩自己得下车的群体,一个不能去学校不能去公园的群体。得不到帮助的他们,心中的野狼迟早会被释放出来,最后被咬伤的,也会是你我他。

20分钟前
  • 懦弱者的托词。
  • 力荐

除去狼的情节,和看心理医生的情节,都挺不错,心理医生的情节太着急,太想着说明什么,缺乏一种交流递进,狼就不用说了,大可不必这样的意象,不够凶猛,反而无味。至于到底想要是重的凶猛还是情感的轻,电影的其它篇幅给了很好的呼吸。PS.好奇这样的拍摄幕后,导演会不会给小朋友讲清楚所拍的内容。

25分钟前
  • Morning
  • 还行

当代的性转版《洛丽塔》,传达恋童癖的心声,表达还是克制了,想交给德国的邻居荷兰来拍。按照Max Riemelt这个撸管的频率,拍完不肾虚那是真的让人佩服。

28分钟前
  • 大洋洲
  • 还行

作为一个男同我很难去定义恋童到底是一种先天的性取向还是后天的性癖好,姑且认为恋男恋女恋老恋童一样都是一种天生的取向吧,毕竟我们为了同性恋是天生不可改变的这条理也奋战了这么多年,但为什么要反对恋童这种取向呢?我想原因是因为它是违反法律和全地球人的共识的吧,恋童关系发生的双方无论从心理生理各层面来讲都是量级相差悬殊的,所以无论是否双方愿意是否主动被动是否伤害他人,结论是一定会认定强的一方是施害者,这无可狡辩;但本片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思考,如果假定恋童和其他性取向一样是当事人无法改变的,那么我们社会应该怎么对待这样一个“人”?是给他们什么样的帮助?还是一定得消灭他们?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从人群中揪出他们,但我们真的没有想妥揪出他们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做?

30分钟前
  • BÉRLINSKI
  • 推荐

看完后,不禁想问,对于这样自省隐忍的这类的人,社会有给他们生活的空间跟余地吗?他们错了吗?可是他们能怎么才能得到帮助呢?

31分钟前
  • Neil
  • 推荐

男主演的好好,欲而不得

32分钟前
  • 清風澈水
  • 力荐

这玩意儿整的有点洗白,也就是说身边可能也有这样的人,但是基于自己强大的理性而按捺自己的欲望,但是我就好奇既然对恋童癖是这样解释的话,那么看到男童的裸体,就像我们看到女性的裸体一样了?那他们对看到女性的裸体就跟我们看到同性和儿童的裸体一样毫无兴趣,也就不会勃起才对?那么又如何施展性行为?而且他们对跟女性发生关系什么的感觉就应该跟我们对待同性和儿童一样觉得恶心反感咯?

37分钟前
  • conwei
  • 推荐

很有争议的话题,当男主的手划过小男孩的后背我就下意识的闭上了眼。第一次有电影算是正面描写这一群体。人的倾向确实不是病,但不是所有的倾向都是对的。可是如果片子的小男孩儿恰巧也对男主有想法,那又该怎么办?所以是非对错真的很难讲。不过,如果一个恋童癖因无法抑制自己私欲而伤害小孩子的时候,我想无论他多么可怜,多么难过,也没人去探究他的心路历程了。这真是矛盾至极。许多事看来真的不是理解就能宽恕。

39分钟前
  • 墨宇霖
  • 推荐

⑦(给影片贴LGBT标签的人怕不是有病吧)故事让人感觉像是主人公突然得了一种绝症,而非是生来就有的性癖,这种痛苦应该更沉默、更麻木、更习以为然……它或许让人们更客观地认识“恋童癖”,当然不代表着为这一群体开脱。人们需要分清性癖与犯罪的差别,恋童癖不是原罪,只有对儿童实施侵犯的恋童癖才是恶魔。恋童癖的结局只有走向犯罪或选择死亡吗?希望医学矫正或性爱机器人能予之帮助吧。

41分钟前
  • 9:19
  • 推荐

这个电影看的人太窒息了。尤其同理心强的人。压抑欲望的痛苦、自我存在的本身就是错误的割裂感,太绝望。没有救赎之道,普通人的快乐,在自己身上却是罪恶。这个恋童癖只不过是活生生的人罢了。联想到鲍毓明这样的人渣——无论什么群体都有渣滓和好人之分。

43分钟前
  • 浮游剑鱼
  • 推荐

很罕见地动用了恋童癖的视角,被天性所啃噬的煎熬、羞耻与崩溃,都在血淋淋地疼,但对象身心的不成熟,必然构成不平等之下的许多罪愆。冲着马克思·雷迈特来看,叹息之余不得不承认,小时候要有这么一位模范父亲+朋友+偶像出现,当真无法拒绝。不由更哀叹这种癖好挥之不去,一辈子都要作无望的抗争。任何群体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心狠的恋童癖去做恶,有良知的那些不愿屈服于欲望,就只好屈服于绝望。他总是去看那匹狼,也许有那么一刻,他艳羡过对方,当天性有害时,至少能在铁栏之间。可悲的是,总要在凋敝之时才能体会到自由。想起了《欢乐合唱团》最终因此自杀的演员。三星半。

44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是个爽片,看max被x欲折磨的亚子我很爽

49分钟前
  • K.sean
  • 力荐

直到决定死亡世界才开始变得明亮。真的很不公平。

51分钟前
  • 垚漫Ha
  • 力荐

“爱所做的事,超越了善与恶” 痛的是如何跟欲望告别。

52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激动的我看到海报以为自由坠落2改名上映了

57分钟前
  • K、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