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梁海战

动作片韩国2014

主演:崔岷植,柳承龙,赵震雄,晋久,李贞贤,权律,大谷亮平,李成俊,金明坤,鲁敏宇,金太勋,朴宝剑

导演:金韩民

播放地址

 剧照

鸣梁海战 剧照 NO.1鸣梁海战 剧照 NO.2鸣梁海战 剧照 NO.3鸣梁海战 剧照 NO.4鸣梁海战 剧照 NO.5鸣梁海战 剧照 NO.6鸣梁海战 剧照 NO.13鸣梁海战 剧照 NO.14鸣梁海战 剧照 NO.15鸣梁海战 剧照 NO.16鸣梁海战 剧照 NO.17鸣梁海战 剧照 NO.18鸣梁海战 剧照 NO.19鸣梁海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7 08:06

详细剧情

  1597年的朝鲜王朝危机四伏,朝鲜海军主力随着大将李舜臣(崔岷植 饰)被贬而遭受巨大打击,军纪溃散,只剩少量军舰。而倭寇伺机派出胁坂安治(赵震雄 饰),协同令人闻风丧胆的“海贼王”来岛通总(柳承龙 饰)的海盗军共同出击,势必攻克汉阳。危急关头,李舜臣力排众议,决定率领仅 剩的十几艘军舰前去鸣梁海峡迎战倭寇。李舜臣先是派遣部下任俊永(晋久 饰)去敌方汇合卧底俊沙(大谷庆彦 饰),又重振军心,以“勇者生,畏者死”的气概,号召与倭寇决一死战。 决战开始,李舜臣身先士卒,死守血岛,击溃“海贼王”好几拨先遣军,关键时刻任俊永的哑妻(李贞贤 饰)读懂他的唇语发挥作用,使得李舜臣将船成功获救。最终军民协力,重创了日本舰队,创造了世界海战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长篇影评

 1 ) 披头散发的夕阳

一直对朝鲜的历史非常感兴趣,虽然起初只是喜欢《明朝那些事儿》里把万历三大征写得让人意犹未尽。读中国历史,朝鲜总是隔岸舞袖,让人难以游离。上半年看了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把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讲的很清楚,中国、日本、朝鲜,几度纠结几度秋,历史这个东西,难以评说,严肃说,即便旁征博引之下也争论各方,毕竟是以当下争论过去;即便是戏说,笑看,也众口难调,谁是英雄谁是奸雄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我个人本身是极度讨厌民族主义的,这点我比较同意叔本华的观点,很多民族主义者是个人生活的不如意,缺乏存在感,就把国家、民族的高度视为自己的高度,国家强大自己就强大,从而安慰自己,拯救自己内心的孱弱。何况大部分民族主义者容易被煽动、被利用,冲动,没有自己的见解,愚昧。但是看《鸣梁海战》忍不住要掩面而泣,拍的真好。

我对李舜臣的认识比较浅,模糊的意识中他撑着朝鲜王朝,带领了一只非常厉害的水军,还被日本用计坑过一次,为人彪悍,用兵谋略之长,知道他的经典战役有鸣梁大捷跟闲山岛之战,其中鸣梁之战,以13条船战胜了日军330条船。我知道他的战略,他发明了龟船,所以我一直以为鸣梁之战就是13条龟船战胜了日军330条战船,厉害的是他发明了龟船,是以技术战略优先致胜。这是我之前的认识,比较浅。但看电影的时候,才知当时龟船被毁,能胜,完全是战略致胜,引领人心,把自己人的恐惧转化成勇气,然后接着利用敌人的恐惧配合地利调整战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现代战争,认为技术优先,但东方的战略思想,是人优先,我看《三体》,当地球人要决心对战外星人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认为人的力量本身胜于技术的力量。李舜臣,大约就是这一观点的坚决簇拥者。

从剧情,不知道是不是我历史知识的浅,刚好让我要求没那么苛刻,所以极其喜欢,大赞之。

感触最深的是服装,战船。其用心程度,难以言表,让人折服。李舜臣的那套官服,双肩的兽印,光这一点细节就让我很惊喜了。而后出场的日军,服饰、刀、面具、令,还原程度,简直一比一呀。跟我在博物馆看过的几乎没区别了,其服装的边、袖、领,该立的地方挺拔而立,该圆滑的地方温吞如斯,服装精致的贵族感把日军的那种攻击性跟自豪感表现的栩栩如生,这些细节最能表现大局观了。

战前,对人物的描写,有一些瑕疵,比如李舜臣晚上被刺那一段,恍如隔世的看见阴魂,为了衬托他的失落、沧桑、彷徨,头发堪比上刑场的死刑犯,这种乱确实很能表达出他独处时的内心,更能表现他在对外时的坚强,但是这跟他本身的冷静、克制、自律,有略微的矛盾,他私下也是一位注重修养的儒士,不会披头散发成那个样子。

李舜臣斩逃兵首级的开头,与结尾斩海贼王的头,首尾呼应一个憋屈一个豪迈,但是这两个镜头太刻意了,英雄主义气质太浓烈了,也可以说,太自恋了。还有百步穿杨的将军,两次拔弓而射,都他妈太爷们太解气太帅了,跟地球正要被毁灭时超时出现的恰到好处一模一样,所以说太煽情了。

战时,我看过很多战争题材的电影,以一部电影表现战争,《鸣梁海战》虽然镜头平稳故事起伏并不跌宕,但是剧情紧凑,把握地利,如何把握,从看见机会,到把握机会,这个节凑点把握的很好。即便是我们都知道战争的结果,但是也不禁要为止捏一口气,然后看见发展再轻轻舒一口气。韩国人真的很会煽情,当哑女扯下裙子嚎叫着给战船示警时,眼泪忍不住,太燃了,跟日本动漫似的。

看完这电影,心里是自卑的,惭愧的。
战时逃难的难民,也就算我们一个村吧,其实这一战,论起历史的豪迈程度,在我们面前,我们简直可以学三体星人,傲娇的对他们说一句:“你们是虫子。”想想霍去病深入大漠那一战,想想于谦力挽狂澜战也先那一站,项羽的破釜沉舟,韩信的背水一战,可是如果韩国人说破釜沉舟是他们发明的,背水一战也是他们的,起码从电影的角度,我竟无言以对。

为了生活而拍电影的导演值得原谅,这是职业。可很多已经物质条件拜托生活所迫,有条件的大导演,如果看了这样的电影,晚上还能睡得着吗?换我肯定惭愧的失眠了。如果说故事因为要编剧够劲儿,历史题材的编剧缺乏力道,那么服装呢。想起当年看了几分钟的发哥版的孔子,天呀,我以为那是墨子,吃苦耐劳这不就是墨子吗,只是不像墨子那样是黑帮头子而已。孔子干啥都讲究礼乐,中国的礼乐其繁琐味长,什么唐顿庄园的贵族那简直跟讨饭的似的,最多算我们士的待遇。我们的服装,那一部电影仔细考证了皇帝跟后宫爱妃们的服装了?其实电影的表现力,很多时候来源于细节,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出彩的地方就在于服装。

剧情很煽情,简直自恋,主旋律味道很重,但是其服装的用心,加之战舰的还原以及战时的用兵配合,就出彩了。所以说,一部好电影就是有它特别的优点。

同样是抗倭寇,同样是民族英雄,明明鸳鸯阵更有智慧,可戚继光在荧幕上是啥样子呢,哎。

 2 ) 李舜臣的哀歌

我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每当遇见历史题材的电影,我总是先看电影后查史料,这么做的好处就是,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不会对电影过分的苛求,当然,这也是我对艺术的态度。

韩国对于李舜臣题材的电影基本跟我们“横店”题材(你们看我都不说抗日了哈哈哈)是一个概念,多而不精,不同的是,我们喜欢拍是出于社会需求,而他们拍则是除此之外,真的没啥好拍的了,大韩民族几百甚至上千年才出了这么一个不仅被本国甚至被他国(主要是中日)都认可的大英雄,怎么能不大书特书?而电影人对待这个人,基本就俩态度:胡编和乱造。

这是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我们翻一番李舜臣先生的简历就可以看到,这个人无论成名前还是成名后,甚至在他死后都被这种命运所笼罩着。首先抛开他的历史功绩不谈,他在成名前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一件事上:造船,如果是太平年间,他干到死也许只能收获一个“著名工匠”的头衔,按照当时对手工艺人的态度,可能没过几年这个人就随历史而去,但他造的船却是战船,更巧的是当时正在打仗!所以命运第一次捉弄他就是在这个时候,现在我们众所周知的“龟船”其实不是他发明的,首次提及龟船的纪录来自于1413与1415年《朝鲜王朝实录》中的记载。这些龟船被称为“戈船”或“蒙冲”,主要被用来抵挡女真与日本人海盗,提到“蒙冲”可能有些五毛们就要激动,没错,这里的“蒙冲”就是我们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了的艨艟船,只不过中国从来就不是个“大洋国”,对舰船的兴趣不大,但朝鲜就不一样,他们三面环海,而且资源有限,对于艨艟这种船型小,用料少,机动好的船有极大需求,李舜臣就是看准了这一点,于是经过他的改良,“龟船”就诞生了,但除了几个抠门的历史学家,普通百姓谁会纠结“发明”与“改良”的区别,于是,“发明家”这第一顶大帽子就先扣在了李舜臣头上。

李舜臣在闲山岛海战一战成名之后,曾被革职了一段时间,这段情节也出现在了本片开头背景介绍里,这里面真实的历史是一段极其搞笑又令人扼腕的故事,而大韩民族的“躺枪之王”李舜臣的人生观也是在此时出现了极大的转变。我们都知道,朝鲜这个王国,到了明朝时期,对中国的崇拜早就无以复加,以至于中国有什么,他们就学什么,也不管好坏,统统照搬,最后他们终于把大明亡国的征兆“党争”也学去了,我仔细查了那段历史,李舜臣就是因为陷入了党争,而被已经谁都不信任的朝鲜王隔的职,当然,更流行的说法是日本人行的“反间计”,更有人直接提出就是丰臣秀吉出的主意,其实猴子真没那么大能耐,稍微懂点历史的都知道,只要一个朝代出现“党争”这个现象,再牛的人都会被玩死,李舜臣其实算幸运的了,他被玩的半死的时候复出还打了一场惊天动地的“鸣梁海战”,但他复出以后,就像我前文说,他对待生死,早就是另外一种看法了。

本片对考据党最大的刺激,就是战争初期,李舜臣亲率大将船单打独斗小日本的那几场戏了,翻开史料,鸣梁海战的初级阶段,李舜臣是派了两艘小船去诱敌的(就是后面他升旗招来的那两艘船),但史料里没说他是在军中还是在船上,这就给了电影人极大的想象空间,我们看到电影里所呈现的画面,其实是经过了严谨的逻辑推理,最接近史实的故事,你想想,一个普通士兵,在面对数十倍于我军的敌人时,恐惧肯定是唯一的心理活动,所以片中李舜臣那段“恐惧论”分析的是条条在理,他自己只有十二艘船,而且不是龟船,在没有任何战史,先例,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要面对300多艘船,他除了卖自己,事后的我们都想不出还有什么办法,所以我是相信他是跟着那两艘船一起诱敌的,俗话说“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如果他自己都没办法把恐惧转化成斗志的话,他拿什么去转化他的部下?然而,电影工作者把他这个行为更加艺术化的加工了一下,让他和他的大将船先出去迎敌,引诱的其实不对对手,而是对他身后那些观望的部下们,当然,这么做还有一个解释就是,他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看到了他所效忠的朝廷患的是不治之症,他不想活了。

关于后面一个论点,最好的论据就是李舜臣战死的那场“露梁海战”,这场战斗发生在“鸣梁海战”几个月之后,是朝鲜抗倭的最后一场海战,而这场本来属于典型的“痛打落水狗”的追击战,居然造成了抗倭以来最大将领伤亡,明朝水师副提督邓子龙和朝鲜水师提督李舜臣双双殉国,一场追击战死了一个正司令,一个副司令,居然都还是追击方的,仔细想想,都不知道该跟人怎么解释,我们看看李舜臣是怎么死的,史料上说,他是率领着龟船冲入敌阵,被包围了,然后战死,大家再看看他以前的战史和战绩,这怎么可能是一个正常的李舜臣干的出来的事儿?忘了是谁说过,军人最大的荣誉,就是死在最后一场战斗的最后一颗子弹上。李舜臣是真心做到了。

李舜臣死后,他得到的封号只有一级宣力功臣,而在他死后43年,才追封为现在人所皆知的“忠武公”,为什么死了那么多年才拿到这个最高级的谥号?因为人总是一步一步才变成神的,而李舜臣的故事也是经过了几代人的加工和神话,人们才终于在历史上找了一个无论从地位形象还是故事都跟他差不多的人,那就是:诸葛亮……

 3 ) 主旋律的力量

《鸣梁海战》当然是一部现象级电影。

7月30号在韩国上映后,成就了韩国影史又一个神话,力压此前《阿凡达》的1362万观影人次,最后定格在1760万人次的历史新高。四个多月后,它出现在中国影院中,但却不怎么受人待见,单日票房不过200来万。这样的反差,一个流行的解释,恐怕就是民族情绪。

鸣梁一役,李舜臣以十二艘板屋船击退了日军一百三十余艘战船,这是电影的故事主线,也是电影的最大噱头。以少胜多,还是朝鲜海军以少胜多,这分明就是在每个韩国观众心里点燃了一团火。更别说,眼下能对付好莱坞的亚洲市场,最突出的两个,一个是日本,另一个就是韩国了。

回到电影本身。《鸣梁海战》说不上有多好,但胜在稳扎稳打,这也是韩国电影越来越牛的道理,因为做得好类型片。《鸣梁海战》是一出武戏,重点自然是那场在片中持续了一个钟头的海战。海战不好拍,难度首先在特效。这个,此片特效部门花了半年时间搞定,百分百韩国制造,对普通观众而言,不输好莱坞大片,折射的是韩国电影的整体工业水准。另一难度,当然是海战的层次感。这个,《鸣梁海战》也有了。有心理战,有白刃战,有请君入瓮,有绝地反击,最后归纳起来,就是“跌宕起伏”四个字。但一出从头打到尾的格斗游戏,看着看着就腻了,

于是,《鸣梁海战》里的几处文戏就显灵了。此片给出了一个理念,也是李舜臣说服自己的一个理由,亦即“巨大的恐惧化也能成就巨大的勇气”,所以,电影前半段写了朝鲜的劣势,也写了李舜臣的弱势。我们看见了主人公内心的惶恐,而这一惶恐,正是为最终逆转做的铺垫。再加上崔岷植的演技,一部好看的战争片,就这样成了。

要论此片的缺点,当然有,比如将朝鲜弓箭手写得过于神乎其技,又或者将对方郑重派出的海贼王来岛通总写得和李舜臣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但这些,可能也是编导的有意忽略,相比逻辑,更重要的当然是射向正面人物的那束高光。略可惜的是,导演为中国版减去了开头20分钟的文戏,也许这些段落,能让其后的大海战看着更猛些。

李舜臣在片中留下的最后一句台词是——“如此的仇恨,该如何是好啊”,所谓好的战争片,都是反战片,一路高亢的《鸣梁海战》还能留这么一处余地,实属可贵。(by 淹然)

原载《贵阳晚报》

 4 ) 李舜臣鸣梁大捷:实际是日本打败朝鲜水师(转载)

韩国举行庆典宣传著名“鸣梁大捷”

据韩国“国际新闻”网站10月12日报道,韩国2014年“鸣梁大捷”庆典于10月9日至12日在全罗南道海南郡举行,庆典再现了世界海战史上以少 胜多的著名战役“鸣梁大捷”,共有44万人次的游客前往海南郡观看了这次庆典。按照一般的宣传,“鸣梁大捷”是明朝神宗万历年间朝鲜王朝抗倭名将李舜臣在 朝鲜半岛鸣梁海峡重创日本丰臣政权的一场海战。公元1597年10月26日,李舜臣将军利用鸣梁海峡的特殊地理特征,以12艘“龟船”击退130余艘日舰(也有说法是300多艘),创下了世界海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李舜臣鸣梁大捷:实际是日本打败朝鲜水师

龟船实际上就是一艘适合沿岸航行的船只,很难想象这么小的船是怎么运作上百名士兵与水手。

龟船实际是没有远海战力的近岸船

其实这一伟大的让人难以置信的战绩只是韩国单方面的说法。我们知道李舜臣的主力战船是龟船。那么400年来不断被歌颂,被神话的龟船到底什么样子呢?真实的龟船甚至都不是真正的海船。因为龟船的造型和那么小的风帆和10来个桨橹根本无法不可能去征服大海。

龟船是木头制作只有30多米长,需要10-20个桨撸行进的沿岸防卫船。这个船并没有传说中的装甲,只在一些特定部位有一些薄铁皮,并且在船外钉有竹钉和铁钉 护着用来防止登船跳帮,里面有50个兵,再加上50个-70个水手。由于这个船内部空间非常小,人员又多,所以内部非常拥挤。

龟船上只有二踢脚威力的小型火铳

那龟船上有什么超级武器可以以一敌十呢?主要就是朝鲜五大名铳。包括天字铳,地字铳,玄字铳,黄字铳和胜字铳。什么是火铳,实际上就是一个喷子。这里的胜字铳是个单管 喷子,仿制的是“鸣梁大捷”爆发之前2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间的火器,就是20-30MM口径和50多厘米长,5斤多重的一根铁管,铁管里面可以填塞1两粗火药和1个7钱重的小铁子或铁砂,在后部点燃火绳后,轰的一声巨响,黑烟弥漫。这种原始发射方式的火铳射程最多就是10-20米,在中国民间都是拿这 个轰兔子或者结婚的时候放着听响的。在朝鲜还有3斤重的小小胜字铳,那更是没有什么用处了。现在韩国的景福宫和陆军士官学校博物馆里都有实物,如果有兴趣 可以去参观。

朝鲜的大炮是什么样子的呢?那就是天字,地字,玄字和黄字系列。其中天字实际上就是大号火铳,同时也是朝鲜最大的火炮,大约 400-700斤重,口径115-130MM,可这个东西后坐力很大,一旦开炮是咣,咣的往后飞,还不够士兵们往回抬的。所以一般只用在守城,这要敢放在 船上,后坐力就能把船板给凿烂了。至于精确度那更是一点没有,连个瞄准工具都没有,射程也是几十米到100米的最大距离。

地字和玄字就是比天字小1号的火铳,大约50-200多斤,100MM的口径。

李舜臣鸣梁大捷:实际是日本打败朝鲜水师

这就是朝鲜大炮,实际上很小,而且发射的不是炮弹,而是把巨型火箭插在炮筒里发射,很难相信这东西有十余里的射程,要知道300多年后的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国军使用的美制75MM山炮最大射程也没有超出20里。


神机箭只是神话根本没有实战能力

但是朝鲜火炮的主要功能不是发射炮弹而是发射箭,这个功能还被拍成过电影叫做神机箭。比如最大的天字号大炮,可以发射大将军箭,就是一种箭长11.9尺,镞长7寸,全重50斤的巨箭。地字发射将军箭,长9.23尺,重33斤。玄字发射次大箭,长6.37尺,重7斤。

用脑袋想想,就算是最大的天字号大炮,也才700斤。才能装多少火药?靠什么能把一支重达50斤的巨箭给发射出去呢?而且这个箭有11.9尺长,把箭塞进大炮,那外面还露着2/3呢,就是勉强发射出去,估计也打不了20米。准确度那根本就不用去想。

到了1815年朝鲜还出了一本书叫做戎恒必备,在这本书里说朝鲜神器天字,地字和玄字火铳可以把炮弹打出10余里以外。我只想说在援朝抗日战争结束近200年以后的1803年,当时已经横行世界的大英帝国最强战列舰胜利号上的最强68磅大炮的平射有效距离也不到400米,而12磅大炮才不到200米平射有效距离。

所谓大龟船有36个射击孔,左右各8只橹[桨]。按照编制是一大船,配备船长1人,白刃手20人,射手10人,炮手24人,水手10人,桨手100人,旗手 10人。1个全罗道水师营的编制是龟船2只,战船2只,其他兵船和杂役船13只。装备地字铳11支,玄字铳27支,黄字铳27支,百字铳27支和胜字铳23支。

李舜臣鸣梁大捷:实际是日本打败朝鲜水师

朝鲜军队实际上并没有鸟枪,后来从1593年开始生产数量也非常稀少,是明朝后来在1597年最后决战之前大量援助给了朝鲜佛郎机炮和鸟枪。图为日本火枪。


朝鲜基本没有鸟铳是明朝后来援助

当然会有人说龟船上还有鸟铳啊,1个朝鲜水师营还有430支鸟铳。但是李舜臣自己写的乱中日记第167页明确的说,郑氏所造鸟铳妙于倭铳.可惜数量太少才30只。(1593年9月14日)。朝鲜名臣柳成龙在记鸟铳制造事说:旬月之中,都城失守,岁出于升平百年,民不知兵而然,实际由于倭贼有鸟铳之利,而弓矢莫能与之相交故而。也就是说朝鲜本身是不会制造鸟枪的,制造鸟枪就是从1593年才刚刚开始,而且制造过程非常缓慢。

后来是明朝的援助才提升了朝鲜水师的装备水平,现在我们如果可以到朝鲜或者韩国看,那场抗日战争所遗留下,现在还可以在博物馆展出的佛郎机炮和鸟枪基本上都是中国军器局和兵仗局制作的,上面都是有铭文的。正是明朝的援助才把朝鲜水师从14世纪的装备水平一下子提升到了16世纪。到1597年的露梁海战,每个朝鲜水师营终于配备上了30门佛郎机炮和430只鸟枪,但是光有武器,朝鲜还不行,他造不了那么多弹药,所以明朝还大量援助火药,鸟枪铅弹,炮弹和铅皮水铁弹丸给朝鲜,才解决了朝鲜水师的弹药问题。

日本战船相当于中国福船高大坚固

日本出征朝鲜的主力舰多为安宅船,这种船相当于中国的福船,分大中小三号,大体分为500石,1000石和2000石。船身被厚木板包着,船上的屋顶有箭楼,士兵可站在箭楼上利用枪眼居高临下使用铁炮(鸟枪)和喷火筒作战。是真正的海船,船上火力也不差于朝鲜,怎么说鸟枪也比火铳强。而且日本水军主力船上也有火炮。

李舜臣鸣梁大捷:实际是日本打败朝鲜水师

图为日本安宅船舰队正在航行中。


日本第二次侵朝长驱直入所向披靡

在日本与明朝的和平谈判破裂以后,双方重新爆发战争。中国万历25年,日本庆长2年,公元1597年2月,日本发布军令摧毁全罗道和忠清道的抵抗力量。日本军队主力在5-6 月渡海进入朝鲜。在7月15日的漆川梁海战中毁灭性打击了朝鲜水师。在陆地上的南原城和黄石山城都迅速击败朝鲜军获胜。

随后日军将领加藤清正,黑田长政和毛利秀元率领大军继续按预定目标推进。到9月中旬,朝鲜在全罗道的抵抗仅存在于南部小块地方。战斗力仅有朝鲜水师仅剩的12艘船只。而此时,日本陆军正在继续推进,而日本水军则沿海推进。

鸣梁海战实际是李舜臣伏击日本前锋

日本水军在藤堂高虎,加藤嘉明,安治胁坂等将领带领下,正在全罗道沿海推进,日军前哨在9月7日抵达兰浦达洋面,在这里与李舜臣的12艘战船遭遇。朝鲜水师开始诱惑日本水军。9月16日,在获得了发现朝鲜军主力的消息后,藤堂高虎带领中型关船30艘甩开大部队开始追击,准备与朝鲜水师决战。结果被朝鲜水师 引诱到一片陌生水域,此时海水退潮,日本水军前面的几艘船被朝鲜埋在浅海底的铁索和木桩挡住去路,遭到朝鲜水师掉头围攻。导致来岛通总等数十名日本人阵亡,那几艘搁浅的战船也被放弃。

在这次海战中的朝鲜水师损害轻微,但是众寡不敌,所以傍晚开始急速退却。日本水军不熟悉路况,无法继续追击朝鲜水师,也是害怕再中这样的圈套。第二天,也就是9月17日,藤堂高虎和胁坂安治再次来到战场上巡视,没有发现朝鲜水师。

李舜臣鸣梁大捷:实际是日本打败朝鲜水师

朝鲜龟船上桨手和炮手是混在一个操作面的,一旦开战,这里将挤满上百人,场面必定非常混乱。而且朝鲜所谓的炮实际上就是大号火铳,而且还是发射箭的。


日本水军主力到达后朝鲜水师已经逃跑

日本水军一看朝鲜水师已经退去,继续前进攻克朝鲜水师的大本营。一面突进到全罗道西岸地区,支援日本陆军的攻击。此时日本军队的作战目标和扫荡全罗道朝鲜水师的任务已经全部完成。开始在顺天,泗川,昌原,蔚山修筑城墙要塞,准备与南下的明军决战。

鸣梁是日获胜控制制海权摧毁朝鲜军港

鸣梁海战就是在日本水陆大军进军全罗道的过程中,李舜臣在预定海区引诱并且伏击了日本水军的前锋部队,只是使日本前锋稍微受到一点损失,随后为保存就离开撤退。日本水军夺取了该地的制海权和摧毁了朝鲜水师的基地,这么看实际上是日本取胜,损失日本损失了几艘船,死了几十个人,但是日本达成了摧毁对方水师基地,夺取制海权,掩护陆军前进的战略目标。但是在现代韩国的说法里,这场战斗变成了,李舜臣的12-13艘战船迎战日本133艘战船和200艘运输船,并且击沉31艘日船,击伤92艘日船,杀死日军9000人,阵斩对方主将的巨大胜利,并且拍出了“天军”和“鸣 梁海战”两部票房大片。要知道整个日本舰队也只有7200人,藤堂高虎2800人、加藤嘉明2400人、胁坂安治1200人、来通总600人和菅平右卫门们长200人。另外,李舜臣自己写了的乱中日记也只写有“贼船有三十只撞破”而已,不要说击沉的记述,就是撞伤敌舰的记述也没有。

韩国现在完全没有告诉大家,这次战斗结束后,李舜臣舰队是向北方退却了,而且被日军摧毁了水师基地,日本水陆军顺利完成既定计划的事情。朝鲜水师就算全是龟船,那12艘龟船上,也仅有200多个只能打7钱铁子和射程不超过30米的大箭。靠什么打沉打伤对方的133艘战船和运输船?韩国电影的表现手法是李舜臣水师火箭万箭喷发打败了日本舰队,实在不想再说什么了。

李舜臣鸣梁大捷:实际是日本打败朝鲜水师

朝鲜记载自己的火铳火炮随便一个什么型号就是射程800步,上千步。要知道200年后横行天下的大英帝国海军战列舰上的68磅巨炮的平射有效射程也不超过400米。图为英国海军68磅炮。


李舜臣从来谈不上在海上切断日后勤线

但要说什么李舜臣切断了日军的后勤线路更是扯淡,从来也没见过日军缺乏过从本土运输来的军械和兵员过,也从来没见过李舜臣独自到过外海大洋之上过,还妄谈什么切断了日军的后勤线路?

要是真有李舜臣从玉浦海战到釜山浦海战,四个月期间十战十胜,消灭了胁坂安治、加藤嘉明、藤堂高虎、九鬼嘉隆等率领的日本水军,阻断了日本军事物资的运输通道。如果朝方掌握了制海权,再加上金时敏仅用3800人就打败细川忠兴的2万日军,其他日军也陷入了义兵的游击战争中。那朝鲜还请求明朝援军干什么?日本水军都在海上已经被干掉了,日本后续部队和物资根本送不上来,就是半岛上的日军也已经饥寒交迫,焦头烂额了。

李舜臣鸣梁大捷:实际是日本打败朝鲜水师

按朝鲜兵书的说法,这种只有不到2米长的,724斤的火炮可以把33斤重的炮弹打到800步以外。如果真是这样,那其威力要比百年后那些3000斤,6000斤红夷大炮要大的多的多。


真正摧毁日本水军主力的是明朝水师

在那场战争中真正对日本水军进行重击的是露梁海战。在这场最后的大决战中,中国明朝水师精锐尽出,明军一个水师营,大福船4艘,中型海苍船和小型苍山船,配备4门前装大发熕,40门佛郎机炮和碗口铳,68支鸟铳,500个喷筒,2000只火箭和登船近战的标枪,勾廉枪,过船钉枪。

海战时,先是前装大发熕和佛郎机开火,到了近距离碗口铳,鸟铳和火箭开始射击。靠的再距离近一些,就是喷筒和火球了,最后就是勾廉枪,过船钉枪,钩住敌船,进行跳帮,用标枪,军刀白刃战了,这个才是哪个时代海战的典型方法。

如果按照朝鲜那样就拿着几只打出7钱小铁子的喷子就想靠纯粹火力战打沉数十艘大船?就是把一艘1000石的大船摆在哪里不动?20多个人拿着那种小喷子在20-30米外随便打,打一天能打沉吗?

李舜臣鸣梁大捷:实际是日本打败朝鲜水师

明朝的大型佛郎机炮,只有大号佛郎机才有可能在海上重创对方舰队,而不是朝鲜那些百十斤的小炮。


露梁海战李舜臣打下手明军才是主力

露梁海战那才是货真价实的打败了日本水军主力。这场大战的日本水军岛津义宏,立花宗茂和高桥直次带领500只战船,17000日军出战。

迎战的明军水师是陈璘,王元周领导的600只海船和19400名明军。李舜臣的朝鲜水师只不过是打下手的,才100只船和7000士兵,李舜臣和明军将领邓子龙都是担任伏兵角色,分别埋伏在露梁海峡北侧和南海岛附近的观音浦。

明朝海军提督陈璘才是统帅和担负正面决战任务,日本水军在向外突围的时候在观音浦打死了前来封堵的李舜臣和明军将领邓子龙。

露梁海战舰队决战是中日水师大战

但是随后明军水师主力压上爆发舰队决战,在明军佛郎机炮轰击和近距离投掷火球的攻击下,日军大败,损失战船200多艘,而日军只捕获2艘明军战船。露梁海战和中途岛海战就是是日本海军300年不败神话的一头和一尾。

李舜臣确实是一个水师高手,在那个朝鲜面临亡国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全国一片惨败的情况下,还能打出胜利,鼓舞了朝鲜军民的士气,确实非常厉害。但是没有必要做过分的夸大。在明军水师进入朝鲜以前,李舜臣实际上就是在沿海搞袭击或者伏击战,战果实际上都不大。而他的战绩也是来自于自己的记述,全部记录在他的乱中杂录中,无论是对手日本,还是联军明朝都缺乏这些光辉耀眼战绩记录。

李舜臣鸣梁大捷:实际是日本打败朝鲜水师

韩国非常重视宣传,现在李舜臣的名字在世界上,甚至在中国也远比那些实际在朝鲜抗日战争中担任绝对主力的明军将领出名。现在韩国海军军徽也采用了龟船的标志。


大明水师提督陈璘名气远不如丁汝昌

直到明朝水军大举入朝,露梁海战爆发,李舜臣才是第一次参加外海大海战。而且只是担任埋伏的副将。可是由于缺乏宣传,如今世人皆以为露梁海战是李舜臣一手全面指挥的。

今年是纪念甲午战争的周年,在想念起北洋水师和大清水师提督丁汝昌的时候,是不是也能为那支大明水师和那位大明水师提督陈璘树立一座塑像呢?毕竟陈璘取得了到现在为止,中国5000年文明最大的海战胜利。在为失败者扼腕惋惜的时候,请不要遗忘那些辉煌的胜利者。

 5 ) 16世纪远东的战船,《闲山岛海战》怎么拍?

       《鸣梁〉中豪华的来岛旗舰大家已经看到了,现在我比较担心的是《闲山岛海战》中“日本丸”的样子,按照史料记载鸣梁中的来岛水军的旗舰是以周身挂“南无妙法莲华经”的五彩帐幔为看点的大型安宅。
        而1593年的闲山岛海战中,船手众次大将九鬼嘉隆(其实这个才是当时真正的“海贼王”,而来岛通总只是三岛村上水军家族中的旁枝,论起水战和长房村上武吉都没法比。)的“日本丸”作为秀吉原本亲征的旗舰应该规模更加庞大,有一中说法是其是“二次木曾川”海战前信长公命九鬼和佐佐成政共同建造六黑一白共七艘干舷和矢仓附加铁板的大型安宅,但结果只有六艘黑船出击,白船因滞后,黑船当时配有葡萄牙佛朗机,但长度显得过于短体,其体型让我想到了二战的“大和号”战列舰怪异的长宽比。而白船后来就被改造成“日本丸”,也就是闲山岛海战中九鬼的旗舰,但是其造型已经被用在了《鸣梁》中(大小双天守的格局),而事实上来岛的这艘大安宅应该还是单天守。闲山岛海战中这艘“日本丸”被李舜臣的龟船击破吃水线下损毁严重,但凭借强大的生命力摇摇晃晃逃到了巨济岛后来维修后逃回了日本(而朝鲜史料说其被彻底击毁),大怒之下猴老大下令九鬼回来罚俸,所以自此九鬼在余下的朝鲜的经历几乎就消失了,也有说法是以加藤嘉明和肋坂安治为首的嫡系少壮派被船手众总大将藤堂高虎挑唆拒绝九鬼提议的合流作战,最终造成了九鬼的失利。不过这艘“日本丸”最后苟延残喘竟然活了下来甚至度过了日本后来的关原、大阪两次内战,还“活”到了三代德川将军家光时代,重新拆除朽木改小尺寸成为了“大龙丸”。

 6 ) 今臣战船,尚存十二!

                          今臣战船 尚存十二

      李舜臣,朝鲜民族英雄,在韩国拍的各类电影电视中都是作为神一样的历史人物出现的,但即使是神一样的人也是人,也会有人的烦恼。《鸣梁海战》这部电影就是反映神为什么会有人一样的烦恼,或者说人是怎么变成神的?
     “今臣战船,尚存十二”看着李舜臣写给朝鲜国王的奏章,不亦唏嘘。曾经的朝鲜战神,日本人心目中的天敌,在遭遇了猪一样的队友元均之后,尽然只剩下十二艘板屋船。不过就是这样一个猪一样的队友,在损失完朝鲜水师的大部分战船,并且身死战场后还竟然被朝鲜国王封为一等功臣。只能说宣祖大王也是猪一样的队友啊。而这剩下的十二艘战船和士兵,也并不是铁板一块。有贪生怕死、试图煽动逃跑刺杀主帅焚毁龟船的裴水使,有恐慌害怕、试图一逃了之的逃兵,还有刚愎自用、自大狂妄的陆军主帅权粟,以及摇摆不定不知是战是逃的金水使;但也有忠肝义胆、舍身忘死的普通探子,还有剃发髡面、潜敌内部的细作,还有忠于主帅、识敌不清试图说服主帅撤兵的安都事,以及雪中送炭的僧兵,还有那些普普通通的士兵和百姓。而连战神自己也没多少把握,甚至会在梦中看见死去的战友,即使制定了周全详细的机划,也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唯一一艘龟船上。但正如毛主席所说,靠山山倒靠水水流,依靠武器终究会被武器所坑。(毛主席其实说的是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当仅剩下的一艘龟船被叛徒裴水使所焚后,战神也开始绝望了。
      在那场看似平淡,其实暗涌流动那场写奏章的戏中,崔岷植用复杂的眼神表现出了绝望和悲愤,并用平缓的书法书写下流传至今的语句:“今臣战船,尚存十二 ……”满篇话语,充满了悲愤与视死如归的精神。“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身为抗倭大捷的英雄尽然惨遭小人谗言而被下狱拷问,等到朝鲜水师被灭才想起冤狱中的英雄。而手中无合用之兵,账下无英勇之将,处处受掣肘,纵使韩信在世也要叹息难以背水一战。但置之死地而后生,绝望之中有希望,战神不愧为战神,他在绝望中找到了希望。而这希望就是人心。
      他在与儿子对话中所说,人人皆恐惧,而这恐惧却是制胜的源泉和力量。老百姓恐惧是因为害怕倭寇的屠杀与劫掠,士兵的恐惧是因为看到了死亡,将军的恐惧是因为战即死,逃或可生。而李舜臣一席话和行动却慢慢削减了大家的恐惧:我们是军人,决不能惧怕和逃避。如果我们输掉这场仗还能活下来吗?这里已避无可避,再逃背后就是鸭绿江(最后一句是我杜撰的,不过与“我们已经无路可退,我们的背后就是莫斯科”确实很像)大家被战神说动,或者是被战神话语的逻辑说动。是的,如果倭寇占领朝鲜全境,确实无法再逃了。(当然欢迎来中国,不过可得当难民)特别是碧波津已被李舜臣所烧,在这背水一战得情况下,与倭寇拼死一搏或可死里求生。这是一场非常精彩的战前动员,堪比华莱士的不自由毋宁死,很好的凝结了军心和人心。大家也慢慢从恐惧开始走了出来。
      但恐惧可以走出,但要把恐惧凝结成战斗力却非一句话能做到的。面对龟船被焚和12:330的力量对比,即使没有恐惧也有畏惧之心。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虽然是十二只战船排成了一字形战阵,而唯有李舜臣的旗舰一马当先,以一敌百。大家其实都在观望,你李舜臣何德何能可以以一敌百?而战神不愧为战神,他熟悉自己和敌人的所有优势和劣势,成功的应用火器、水流等装备地形之利粉碎了敌人的两波攻击。大家也先后被战神的精神和实力所鼓舞,明白了以一敌百不是神话而是现实。先是两艘,接着又是两艘,最后是剩下七艘全部上来迎敌。而这时候战神对恐惧的理解又开始发挥作用了。恐惧不分敌我都会有,倭寇都曾经被战神虐过,在战神再次发威以一敌百而毫发无损时,敌人也开始恐慌,特别是被关白寄予厚望的来岛通总的首级都高悬在李舜臣旗舰的旗杆时,连加藤清正所书大道无门的大旗都要自行掉下,倭寇更是胆寒开始溃退。一场世界战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就此诞生了。
      这是战神神威的再现,也是李舜臣变成战神的开始。虽说棒子喜欢意淫和自夸,连像巡航导弹般的《神机箭》都拍的出,但这部电影确确实实不是意淫片,而是实实在在的史诗级战争大片。虽说朝鲜人喜欢忽略壬辰卫国战争和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的主要作用,但这场战役确确实实就是朝鲜人自己单独打得一场以少胜多的接触战,,与我们的明朝军队也没多少关系。虽说韩国人喜欢把忠武公的雕像塑的到处都是,但他们有显忠祠来纪念他们那些有名有姓的民族英雄,而我们只有一个没有任何名字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来怀念那些有名或者无名的英雄。希望我们能向我们身边的邻居甚至是敌人来学习,而不是一味谩骂诋毁。也希望后面中韩合拍的《露梁海战》能更精彩。
       谨以此文作为我对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的开篇。

 短评

利用民族自豪感骗票房的韩国抗日神剧

9分钟前
  • 夏生
  • 推荐

鸣梁之后的露梁海战才是真正决定整个战争胜负的关键,在那场战斗中李舜臣阵亡了,一同牺牲的还有明朝老将邓子龙,而那场战争的指挥者是明将陈璘。戚继光干死的倭寇比李舜臣要多一百倍还不止吧,弹丸小国的几千人海战都能拍的有声有色,我泱泱大国号称百万雄师的赤壁之战却拍的跟屎一样。

13分钟前
  • Se7en丶小七
  • 推荐

老男孩大战海贼王,哈哈哈哈

18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推荐

选了一个化了烟熏妆还这么任性的做先锋,关白大人还真是眼瞎啊蛤蛤

20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被韩国的主旋律爱国电影煽得狂哭不止……我国啥时候抗日抗倭能拍出这水准啊?啥时候观影人次可以达到五分之一以上啊?眼见着三五年无望……继续哭(T_T)

21分钟前
  • 风向未来吹去
  • 力荐

燃燃燃燃燃,炸炸炸炸炸,太祖穿回三国杀杀杀杀杀!

24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力荐

还不错。旁边的妹子看得哭了....李舜臣盔甲上四条龙头上更是多得数不清这是要造反。

28分钟前
  • rena7
  • 力荐

在首尔看的第二部电影 看朝鲜人打日本人 总有种借刀杀人的感觉

30分钟前
  • DennisGerrard
  • 推荐

形式大于内容,小人物的动作比较夺人眼球,两次比较小激动的地方一是僧人们的由静到凶狠搏斗,还有就是探敌兵的舍身炸船,没有什么特别要费脑的地方,看看潮汐看看船战就好,略单薄,但肯定烧了不少银子

32分钟前
  • ZHANG-ZHANG
  • 还行

见识到了这部破纪录影片的票房号召力,下到几岁儿童、上到大叔大妈,一个朝鲜最著名的民族英雄的故事最大的优势就是低门槛、强感召力从而观影人群广。可对我一个外人而言,未免太过个人英雄主义,bug略多。人物脸谱化,主角各种不死光环,狗血情节。韩国人的军教爱国电影。

37分钟前
  • zykmilan
  • 还行

原来不仅仅是中国才有抗日神剧。2014.12.12成都万达影城(成华店)

39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意淫。

42分钟前
  • Echo
  • 还行

棒子的狗血爱国

46分钟前
  • skywalker
  • 较差

歪曲历史

47分钟前
  • 海薛狄
  • 很差

既然是史实就不要意淫了,当年大明带着逃到中国的朝鲜王室收复朝鲜半岛,才出了李舜臣这样一个英雄,别整得跟那场仗是高丽棒子的胜利一样。。。跟北韩一个德行,把朝战说成是自己英勇决口不提志愿军。

51分钟前
  • J号枪
  • 较差

被砍了二十分钟,所以感觉就是劈头盖脸上来一顿打,没有决定性的高潮胜利,只是一次以少打多的海上战役。李舜臣伟光正,高丽人民围观发功也是斯巴达思密达了……人物内心情感上,还不如《最终兵器:弓》

55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鸣梁是一场海上足球赛 还自带主场观众..

56分钟前
  • zjj
  • 推荐

不算佳片,但拍的就是精彩,一些韩国电影总有这种功力。海战太棒了,戏份够多,剧情转承启合都很棒,小漩涡呆萌呆萌的……

58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大概能体会到韩国观众的嗨点,毕竟是很民族自豪感的东西。影片起码能让这战争很热血,而bug或夸张的部分,其实也是服务于这种热血的,这样才更有燃点嘛。不过,这场战争总感觉拍的很乱。有点胡打胡有理。

5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利用国民爱国心骗取票房的烂俗电影... 其实电影中心一句话概括 “我们还有龟甲战船” 完。

1小时前
  • 孤独患者张先生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