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女人

剧情片美国1992

主演:阿尔·帕西诺,克里斯·奥唐纳,詹姆斯·瑞布霍恩,加布里埃尔·安瓦尔

导演:马丁·布莱斯特

 剧照

闻香识女人 剧照 NO.1闻香识女人 剧照 NO.2闻香识女人 剧照 NO.3闻香识女人 剧照 NO.4闻香识女人 剧照 NO.5闻香识女人 剧照 NO.6闻香识女人 剧照 NO.13闻香识女人 剧照 NO.14闻香识女人 剧照 NO.15闻香识女人 剧照 NO.16闻香识女人 剧照 NO.17闻香识女人 剧照 NO.18闻香识女人 剧照 NO.19闻香识女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2 16:06

详细剧情

查理(克里斯•奥唐纳 Chris O'Donnell  饰)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他因为见证着一件恶作剧但又不想出卖朋友,于是面临着一道艰难的选择题——要么坦白,要么被学校勒退。而史法兰(阿尔•帕西诺 Al Pacino  饰)是一个退伍军官,因为意外失明,人生从顶点的辉煌滑落谷底。 自从两人的人生有了交集,命运的转折慢慢清晰。史法兰打算结束失去了意义的生活,于是在查理的陪伴下,尽情享受着人生最后一趟出行。他吃最美味的佳肴,买光鲜的汽车,在狭窄的街道上飚车,住在豪华的套房里,跟随陌生女子的袅袅香水味,跳一段优雅性感的探戈……极乐的疯狂后,他拿枪对准了自己的头颅。然而,查理声嘶力竭的劝阻改变了一切,曙光亦渐渐在这个老人心中重新升起,二人情深如父子。 史法兰在学校礼堂激昂演说,挽救了查理的前途,讽刺了学校的伪善。二人在互相鼓舞中得到重生。©豆瓣

 长篇影评

 1 ) 《闻香识女人》:华彩中的独舞

你愿意做个英雄只存在一分钟?还是做个懦夫一辈子?

  

  弗兰克有着一张喋喋不休的嘴,和精神又略带些傲慢的外表,大概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军营的痕迹,可现在他只是个瞎子,是的,是个比坐在电影院的大多数人还要没用的瞎子,仅此而已。可一个疯狂的念头让他带着年轻的查里上路了,我们开始抱怨,阿尔帕西诺真的要把自己浪费在这个顽固不化的瞎子上?难道只是为了证明他的嘴皮子比昆丁还要利索?我们英俊的老男人弗兰克像所有的老流氓那样不停的向查里讲述着女人的美妙,毫无羞耻的谈论女人的PUSSY,初次观看这部电影,我已经准备把他的风格向意大利靠拢,豪华的宾馆,奢侈的行头,之后呢?是否这个老帅哥要身体力行的去教导年轻的查里人生苦短需尽欢?之后的之后透支自己的弗兰克在洗劲铅华后沧桑的告诉查里:“年轻人,给自己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不要像我这样!”SHIT,不可如此,至少我知道这是部经典。

  

  看似茕立的弗兰克还有个表兄,而他的这位表兄又有着正常和温馨的大家庭,无比正常,当弗兰克在家庭晚宴上再次喋喋不休时,坐在场下的我们也觉的羞愧难当,因为那个家庭的每个人就是我们自己,而弗兰克这个讨人厌的远亲让我们每个人都不自在,够了!你还不住嘴吗?终于我体会到了弗兰克的孤独,他如此的难以融入自己的家庭,而不甘寂寞的他明显也不愿与他们为伍,因此他的每次出现都显的惊世骇俗,也正因此他需要查里这个有点倒霉的兼职陪护跟着他不自在。

  

  做好准备和他经历一场奇妙的旅行吧,如果你跟着一个疯子,那平凡注定是奢望。我开始欣赏这个老帅哥了,他幽雅,见多识广,时刻不忘记自己的骄傲,一个可爱的顽童。终于影片的情绪开始喷涌而出,当弗兰克在餐厅里向查里示范该如何同一位陌生女子搭讪并吸引他的注意时,所有的男性观众是否开始饶有兴致起来?因为他在做着我们一直都想,但一直都不敢的事情,你在期待什么?成功的搭讪然后隐去大端的内容?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内心泛着微红,这时双眼失明的弗兰克搂起女孩走入舞池。。。。。。当音乐响起,所有的人情绪都在兴奋,这场曼妙的探戈更像是弗兰克的独舞,没错就是这样,他仅仅是在黑暗中独自舞蹈。而舞曲的副歌响起,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我们到底在目睹着一个怎样不凡的男人?多少次我们也在梦想着这样的情景,可最终你我也只能像餐厅的其他客人样发自内心的鼓掌,为什么我不是他?即使是个瞎子!?

  

  之后的飞车,不必累述,这一切只不过更加的让我们接受眼前的弗兰克,他就像我们内心深处沉睡的影子,疯狂,美好,让人着迷,可却始终被我们压制着,因为我们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个正常的人,哪怕正常到无味。。。看看眼前这个男人,上帝是公平的,他疯狂,让人着迷,可他是个瞎子,永远活在黑暗里,影片在给我们一个平衡点,可你愿意接受这个平衡点么?就这样被他安慰,然后默默的接受现实?继续看吧,我们的英雄原来也这样的孤独和彷徨着,你忘记了么,他曾是巴顿将军的副官,一个久经沙场的战士,一个幽雅的绅士和舞者,可现在他只能活在自己的黑暗和不屈里,终于我们明白了,弗兰克此行只是为了耗尽自己的光芒,幽雅的给上自己一枪,再也不被这无止境的黑暗折磨。。。也许这很好。。。可不起眼的小查里拯救了他,起初的查里不过是无数被弗兰克所不屑的人之一,被毫无分量的事情所困绕,可弗兰克从他身上看到了闪光的人格,一个忠于自己,毫无城府的干净男孩。做为一个有军校经历的人,我深知军校除了要教会你服从命令,还会让你发掘自己最大的潜能,最重要的是做一个忠诚的战士,忠于你的祖国,忠于你的战友,忠于自己!无疑弗兰克的身上可以看到这一切。现在让我们反问自己,我们有什么?我们是那无数个让弗兰克感到孤独的虚假面具之一,到底是现实抹杀了我们,还是我们抹杀了现实,无形中自己已然成为将别人推入火坑的刽子手。

    

  

 “ 我还没说完呢,我刚一进到这里,就听到那些话:"未来领袖的摇篮"。如果架子断了,摇篮也就掉了,它已经随落了。造就青年、培养未来的领袖的人们,看吧!要小心了,你们在培养什么样的领袖,我不知道!今天查理保持沉默是对还是错,我虽然不是法官,但我可以告诉你,他不会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出卖任何人。朋友们!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正直,这就是勇气,这才是未来领袖所具有的品质。现在我到了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一向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毋庸置疑,我知道,可我从没走它,为什么?因为它太艰难了。轮到查理了,他也在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他选择了一条路,一条有原则、成全他人格的路。让他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行吧,这孩子的前途掌握在你们的手里,委员们,他会前途无量的,相信我,别毁了他!保护他!支持他!我保证会有一天你们会为此而感到骄傲!我保证。”现在我也说这个社会所教育我的大多是如此肮脏,他告诉我,要保护自己,哪怕代价是牺牲别人,终于我们都学会了这些FUCKING SHITS!


  
弗兰克终于找到了失而复得自己,同时深藏的灵魂也再次得到了释放,他明白了自己的价值,明白了这世界还有值得他继续活着去欣赏的存在,而查里坚定了自己的纯真。现在。。。你是要关掉电视上床,还是洗把脸重新申视自己?

 2 ) 告密的孩子没糖吃

有回上课,大家学习访谈方法,便挑了个最简单的、每个人都有话可说的题目,童年。我们问到老师Linda, 她上小学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她刚上学的有一天,老师上课期间有事要出去一下,临走前叫小朋友们不要动。结果老师一走,就有小朋友闹将起来。老师回来后,Linda便把这情况报告给老师。结果当天下午,老师给Linda留下来作为惩罚。 我的第一反应是不解:“为什么?”我问。在我看来,这算不算赏罚不清?凭什么惩罚一个不闹的好学生,让捣鬼的学生逍遥法外? Linda回答说:“因为我出卖了团队。” 原来如此!我想到了一层,没有想到另外一层。老师让同学们不要闹,是她定下的规则,由她来执行判断和赏罚。小朋友打小报告,则违反了另外一个游戏规则:小朋友必须团结如一,不互相出卖。小朋友不听话,自有老师来收拾,自有家长来教训,至少在理论上,这应该是这个世界运作的方式。 其实我们自己小时候也是,如果哪个同学如果动不动跟老师打小报告,会被其它同学瞧不起。只是这种时候,选择放在老师手里,你是鼓励学生这种告密行为,以扩大自己了解的范围,靠信息不对称来实施自己的统治?还是你根本就把小报告踢回去,不让小孩长大成一个个特务?混蛋?长舌妇?风平浪静的时候,这样的小孩不过是传播一下流言蜚语,一旦到了文革这样的时期,那就成了邻居、同事、亲人之间互相揭发,互相背后打黑枪的一幕幕惨剧了。 如果将这个小故事放大,戏剧化,那就是《闻香识女人》这部电影。中学生查理见证了一件恶作剧,学校胁迫学生供出朋友,查理不想出卖朋友,却要面临被学校勒退的威胁。然而选择出卖的美国人还是不少的。退休军官Frank说得更悲观:你的朋友乔治会说出去的,会像个金丝雀一样卖乖。你也会,查理,一旦你说了,我的孩子,你就加入到那美国成人那个漫长的、灰暗的队伍中间(Your friend George's gonna sing like a canary. And so are you. And once you've sung, Charlie, my boy, you're gonna take your place on that long, gray line...of American manhood)。我想Frank的担忧和悲观,更是反衬出Linda小学老师的无私和睿智。 在中国,按规矩出牌的人反成笑柄,都想着通过投机取巧的方法达成自己之所需。你说这是大环境也好,小环境也好,或许我们都无法改变,不过如果你如果选择了一条道路,那不如顽抗到底吧,就像《闻香识女人》里头的那个查理那样。我改变不了世界,可是世界也别想来改变我。

 3 )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好

现实中有很多人都是喜欢往不好的方面看问题,考完试成绩还没出来就认为自己一定考不过,做某件事还没开始就认为一定做不好,与某个人还没深入交往就认为一定合不来,诚然,什么事情多点准备是好事情,但往往会由于自己的举棋不定,犹犹豫豫而丧失机会,并且很多时候对自己产生自我否定,长此以往就会使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举步维艰。
剧中的上校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除了他的眼睛),他能洞悉一切事情,他能了解别人的一举一动,他能嗅出每个在他身边的女人用的何种香水,他能跳一曲无与伦比的探戈,他能发表激情澎湃的演讲,他能调动每个人的激情,他能不用看路驾驶法拉利,他能轻松的与任何女人搭讪,他能……,他真的能好多东西,但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人,他也有看不清自己的时候,他也有放不开的事情,他也有割不了的回忆。幸运的是他遇见了查理,查理用真心与上校交往,他注意观察上校的每个举动,他在与上校的交往中发现了上校的孤独,也看到了上校的优点,而这些优点上校却视而不见,因为他从最开始就对自己是否定的,认为自己已经没有生活的意义,当一个人失去了生活的意义的时候,那也是他准备离开的时候了,还好查理的出现给了上校生活的意义,他们情同父子,相怜相惜,最后上校也为查理赢得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自己了一片崭新的天空空。
现实中我们不一定能遇到那里查理,那个能让你了解自己好的查理,这就需要自己对自己的肯定,如果你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那就别指望别人能看得起你了。

 4 ) 闻香识女人

 
    一般而言,电影续集总不如第一部精彩,不过“教父2”却是例外,这大部分归功于帕西诺的个人魅力,他不高不帅也无腱子肉,全靠眼神,甚至比白兰度扮演的第一代教父更具震慑力。“教父1”中同样也有帕西诺,但由于剧本关系一直被白兰度的光芒所掩盖,除了帕西诺在餐厅用枪干掉对手那一场,是金子总要发光,在“教父2”中,帕西诺彻底征服了我,尽管他没有凭借此片获得奥斯卡小金人。当然在“教父2”中还有位牛人,德尼罗,他演绎第一代教父的青年时代,也很棒,惟妙惟肖模仿白兰度的嗓音和神态令人叫绝,揽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至于后来他主演的“美国往事”更是颠峰之作,不过今天不打算讨论他。
 
    如果认为帕西诺的水平仅局限于用眼神来征服观众,那么就大错了,在“闻香识女人”中,帕西诺扮演一名瞎眼的退役军官,而正是这个角色反而令他问鼎小金人。此片几乎是帕西诺的一场个人秀,其他所有的配角均可忽略不计。名字中有女人,可故事完全和女人没关系,纯粹是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我平时看电影有些没心没肺,总是让导演失望,该哭的时候笑,该笑的时候叫,但看完“闻香识女人”后还是觉得挺感动。一方面,故事不错,另一方面,帕西诺的确没得说。
 
    当帕西诺邀请女士跳起那段经典探戈的时候,才知道“真实谎言”中斯瓦辛格的探戈有多烂,才了解“低俗小说”中屈伏塔的舞技也不过尔尔,估计可以相提并论的只有“芙蓉镇”里姜文和刘晓庆的扫大街圆舞曲,那种享受人生享受生活的境界,不是凡人可以到达的,艺术感染力非凡。
 
    当帕西诺驾驶着红色法拉利疯狂盲目飚车,心被紧紧揪着,祈祷他平安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如此轻易的入戏。
 
    当帕西诺用其特有的方式慷慨陈辞,捍卫了另一个男人的尊严,全场响起掌声的时候,我的泪水悄悄滑落。
 
    我曾经吹嘘说自己看电影不哭,一不留神,吹过头了。五星。
 
导 演:
马丁·贝斯特 Martin Brest
主 演:
阿尔·帕西诺 Al Pacino 加布里埃尔·安瓦 Gabrielle Anwar 菲利普·塞莫尔·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克里斯·奥唐纳 Chris O'Donnell William Beckwith Gene Canfield Peter Carew 弗朗西斯·康罗伊 Frances Conroy
上 映:
1992年12月23日 ( 美国 )更多地区
地 区:
美国 ( 拍摄地 )
对 白:
英语

 5 ) 劣质虚假徒有“演技”的好莱坞式翻拍

《闻香识女人》有两个版本,74年的意大利版与92年的好莱坞版。好莱坞版的主演是大名鼎鼎的阿尔·帕西诺。屡次提名奥斯卡不中的帕西诺,凭借这部温情浪漫的治愈系电影终于圆梦。而绝大部分当代影迷看到这个片名的第一反应,也肯定是帕西诺这个版本。这部电影不仅让帕西诺圆梦奥斯卡影帝,还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导演的提名。影片中的有些台词甚至被美国电影学院选入影史最佳台词榜单。帕西诺在影片中的浪漫探戈、狂放飙车、激情演讲在影迷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可是这依然不能掩盖影片明显的缺陷,而这些缺陷几乎有一大半的奥斯卡演员奖作品都很难幸免:经不起推敲的虚假励志鸡汤、过分的煽情、过分的假面温情、过分的围绕演员所谓演技展开的情节构建(专业一点的说法就是star-vehicle)。

翻拍电影被与原版比较是难免的。74年意大利原版的名气比帕西诺版要小不少,在当下几乎是一部被人遗忘的电影。但其实意版的影史分量并不轻,在当年它不仅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还获得了法国凯撒奖的最佳外语片奖。好莱坞之所以会翻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当年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这部电影在导演迪诺·里西 (Dino Risi)的个人作品谱系里也显得很特别,里西在意大利影坛以拍摄喜剧片闻名,这是他个人罕见的一部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电影,而这也是与好莱坞版本的重要区别之一。

里西的版本相比好莱坞版,更加的突出盲人男主角的戏份,少年角色在电影中几乎就是一个旁观的视角,而在好莱坞版本中,少年变成了青年,角色自身的戏份大大增加,增加的目的却是为了绿叶效果,与其说突出的是军官的性格特质,不如说是更多的给帕西诺的表演提供反衬性的发挥效果。里西版塑造了一个表面粗俗、肉欲、桀骜不驯,实则对生活已经绝望,内心极端脆弱敏感,对真爱有心无力,近乎放弃自我拯救的悲情军官角色。影片的剧情不断把军官的放荡行为推进、延展,自杀的目的在影片中一直被隐藏,直到最终的爆发,观众才突然意识到角色内心、灵魂深处的孤独、绝望与无法救赎。这巨大的冲击力让人无法承受。而影片一直到在最后一场戏,也依然充满着悲情色彩,军官最终在绝望中接受了女主角的爱,而这份无法承受的爱的重量是他之前一直拒绝女主角的原因。军官但求一死的心理是真实的,但最后时刻的畏缩也是真实的,最终对于女主爱的接受更是真实的。这是一部关于绝望灵魂的电影,一部突然暴露人性极端脆弱面相但在最后时刻又闪现意大利式生之欲奇迹的电影。

好莱坞的剧本构造总是强调以欲望为中心的行为链的因果逻辑性。但即便以因果逻辑的角度而言,好莱坞版的这剧本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相当重要但并非最重要的军官自杀那场戏就很成问题。军官内心的苦闷、烦愁、绝望,总之就是自杀的理由,被帕西诺以非常具体可见的戏剧化方式展现了出来,这是很标准的好莱坞方式(意版完全没有)。而军官放弃自杀的理由也非常显见,查理的一番劝解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可这劝解的内容值得商榷,仅仅是探戈和飙车就能拯救已经垮掉的人生?还是说自杀自身就是一场秀?自杀这场戏确实设计得有点仪式化,帕西诺穿上了军服,很容易被戳破的叫走查理的谎言情节反倒有一定暗示性,他的内心向往可能更是渴望查理见证他的自杀?而真正渴望的似乎是被他人的救赎?这其实就是好莱坞剧本的一个软肋。意版完全没有渲染自杀这件事,直到结尾部分自杀的主题才真正显露。意版没有表现军官自杀的过程,没有给出放弃自杀的真正理由,但放弃自杀其实也可以完全不需要理由。而好莱坞的逻辑不允许如此,一切必须可见具体,于是画蛇添足地构建理由,但其实永远都构建不出一个真正的合理理由,因为这就是人性。

好莱坞版的这剧本另一大问题就是过分地服务于帕西诺的演出。帕西诺在本片之前已经六获奥斯卡提名,但是《教父》、《热天午后》、《冲突》等名片都没有让帕西诺“申奥”成功。一直以来,帕西诺的表演给人最深印象或者说标签式的记号就是突然的爆炸式激情演说魅力,《热天午后》、《冲突》、《疤面煞星》、《教父3》这些电影都是绝佳的例子。

本片剧本一大特色是时长有点反常,一部并非史诗性的作品,时长居然将近两个半小时。一切还是为了帕西诺。因为从单场戏的数量来说,本片的剧本并不长。重要的戏就几场,但都特别长。军官拜访亲戚被拒、探戈、飙车、嫖妓、演讲这些戏都特别的长,而这些戏的设计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展现军官的角色魅力,而这角色的魅力极大程度上是需要演员可见的戏剧化表演支撑的,这就是为帕西诺的表演提供了最好的发挥舞台。探戈的戏份体现了形体的魅力(为了拍摄这场戏,帕西诺和女演员整整排练了三个星期),演讲的戏份体现了帕西诺标志性的台词魅力。这里的因果逻辑也有点牵强,过分放大了演说的作用,有虚假嫌疑。

如前文所说,编剧还不满足于此,本来是意版中作为旁观角色的少年一角,在好莱坞版中变成了重要的一个近乎于主角的形象。设计意图是创造出充满反差、互相冲突、互相救赎的两男主角色。而查理的稚嫩、纯真、善良又反衬出军官的不羁、浪漫、潇洒。作为资深方法派演员,帕西诺也很会自我设计,他特别为角色设计了一句“hoo-ah”口头禅,在影片中这剧台词出现了十几次。这既是方法派演员自我催眠的方法,也是让观众置身情境的有效方法。从接受印象来说,这种方法当然是成功的,毕竟奥斯卡奖是学院评委评的。看完整部电影,帕西诺探戈舞、飙车、自杀时的怒吼、演讲时的抑扬顿挫必然是观众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意版男主在全片的戏份其实是要超过好莱坞版的,而且它是单一男主,意版也获得了戛纳男主角奖,但最终的感受却是要深入很多:因为影片要讲的是一个真正绝望孤独的灵魂如何面对自我的存在与消亡,如何面对爱的责任。好莱坞版的探戈、飙车、演讲戏,更多的意义在于告诉观众,生活总是有希望的,重点在于如何发现自己的优点,同时坚持自我的价值与意义何在,一个标准的鸡汤式真理,正确的废话。

好莱坞版相对意版还有一个微妙但别有用心的“去污化”处理。意版的一些色情化段落在好莱坞版中都去掉了。好莱坞版确实是R级,但并非因为色情或暴力场景,而是语言(帕西诺的一些脏话)。好莱坞版有意将妓女的形象去除了,在意版中,在热那亚的街头,不仅有妓女形象,而且有男妓。罗马的夜总会还有脱衣女服务员。这当然与军官的形象设计有关。意版的军官不仅是眼盲,更是戴着假肢,身体的残缺使得军官的形象有一丝恐怖与狰狞。帕西诺的军官形象只是眼盲,整体形象偏向风流倜傥,没有一丝一毫滑入粗俗的倾向。招妓可以,但必须是在纽约最好的酒店召最上等的妓女。而招妓前帕西诺精心打扮的形象设计,更是强化了招妓过程的浪漫化情调,这更像是一次爱的约会。更为失策的一个改动,是把意版中的女主莎拉这角色去掉了。军官这角色因此变得有些空心化、扁平化,对比高潮段落的演讲,他的脆弱似乎有些小题大做,他的自杀是不是因为他的自负与自恋──他太爱自己了?

影片的配乐也是有强烈的励志意味,婉转的曲调总是在凄迷和振奋之间徘徊,似乎总在说,人生不能就这样放弃,不能就这样结束。影片收尾的场景,就真的好想只是一次周末度假的结束,一切都归于平静。这是典型的好莱坞式收尾。也许本来就虚假的问题在幻觉中想象性的被解决了。

对帕西诺的粉丝来说,这可能是一部非常过瘾的对偶像“演技”强化认同的电影,但除此之外,影片要说的一切都过于虚假与甜腻了。人不会那么容易倒下,也不会那么容易爬起来。

(已刊于虹膜公众号)

 6 ) 再说《闻香识女人》——个人观点,不喜勿入!

影片最后的高潮,上校做了一番演讲夸赞查理顶住被学校开除的压力而不做告密者。就演讲本身来说没什么问题。只是就算查理指证了恶作剧的学生,他的行为也不能叫告密。告密的前提是有两个对立的阵营。告密则是指阵营中的某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决定向另一阵营公开那些涉及本阵营的自己知道的事。而如果一定要说片中的穷高材生查理和搞恶作剧的富学生们属于同一个阵营,那么只能说他们都是学生,以此和舍监为代表的管理学生的老师们相对立。可是学生和老师并不是事实上对立的两个阵营,虽然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老师不只是教育学生,还兼具管教学生的职责,更容易把老师们当做自己的敌人。这也是片中富学生帮要作弄舍监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在看这部片子时,很容易让人同情查理不指证恶作剧学生的行为。因为影片对舍监的形象进行了千方百计的丑化。使人在观影过程中不自觉的就站到了学生一边,尤其是查理一边去。首先是从形象上丑化舍监,片中的舍监总是怒气冲冲的样子。相反,如果舍监总是一副慈眉善目的表情,看到他被一帮学生作弄,明知是谁干的却无法指证,观众一定会站到舍监这边来,期待查理来指证那帮恶作剧的学生。其次是从行为上丑化舍监,片中的舍监在受到学生作弄后,把学生针对自己的恶作剧行为上纲上线的说成是对学校的侮辱,并决定做严厉处罚。并以开除学籍威胁可能目睹恶作剧准备过程的学生做指证。在看到查理依旧对是否指证恶作剧的学生犹豫不决时,独自留下查理并告诉他如果说出谁做恶作剧的话,自己可以帮助他考上哈佛大学。因为有了舍监的引诱行为,于是接下来查理如果指证的话,就会自然而然地被观众认为他是接受了舍监给出的条件才这样做的。事实上,舍监的许诺并不可靠,谁能保证他不是在说谎呢?而且就算舍监没有撒谎,查理完全可以做出指证然后拒绝舍监的条件。查理做指证,和查理接受舍监的条件,并不必然相关。说到底,查理要不要指证,和舍监个人品德的优劣无任何关系。如果影片中的学生不只是弄脏舍监和他的爱车的话,而是把舍监的爱车给偷走,查理应不应该指证的疑问不是顿时消解了吗?

所以,影片中查理要不要指证的情节很无聊。如果从伦理角度考虑,我觉得查理应该指证,但不能接受舍监的条件。如果从利益角度考虑,则得看那帮富学生和舍监之间谁更伤不起。得罪富学生,可能让你今后在学校学习不自在,并且背上一个打小报告的骂名。得罪舍监,直接开除离校。作为一个穷学生,这确实是件棘手的事情。导演的狡猾,则是借上校的话,把利害算计拔高成了道德操守,鼓动在场的学生支持查理,从而使查理得罪了舍监又不至于被学校开除。

这么看来,如果影片能去掉查理目睹学生恶作剧因而陷入指证困境的情节,专心于上校的情节,使上校在查理的帮助下重新拾起生命价值的过程更有说服力,会更好。只是涉世未深的高中生,有能力让落寞的上校在面对真正值得思考的哲学问题时找到答案么?

如果这是一部商业片,没什么好指责的。毕竟对于商业片,票房,大众的口碑是王道。但不幸的是,我基本上是把它认作文艺片来看的。作为文艺片,这部电影就太不诚实了。艺术电影可以不严肃,但不能不诚实。

 短评

原来讲的是男人的故事

8分钟前
  • Cherry
  • 力荐

改编自一本意大利小说。个人认为电影比原著出色。主演Al Pacino演技出众。一段探戈,一篇演讲,皆令人印象深刻。

10分钟前
  • 信而好古
  • 力荐

史上最美的探戈

15分钟前
  • 老鸡|扶立
  • 力荐

“闻香”是双目失明的中校在生活中的无奈之举,不仅是他的生存绝技,也是他活下来的一丝希望。

20分钟前
  • 东篱
  • 力荐

阿尔帕西诺演技毋庸置疑,表演非常吸引观众。演盲人很有难度,尤其是演一个喜怒无常的退伍中校,探戈优雅、演讲的台词太棒了。查理太帅了,演技在线。电影用简单的故事,呼唤纯粹的灵魂。integrity is forever right,please choose the road

24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如果不是你没有乖乖听话地去买阿司匹林和酒,可能我已匆匆了结我的一生,幸好有你。因为你愿意陪我,在我的残烛之年,我这握着手枪的手迟迟不愿扣动扳机,我想试着好好生活下去。因为你坚持原则,在你的人生迷途中,我愿意守护你看着你永远正直善良。你救我于残烛之年,我护你于纷扰之中。你我的生活可能不会长久地保持幸运,不过没关系,Just tango on. 我庆幸在自己价值观摇摇摆摆中看到此片,从灵魂的烈酒中取饮。

25分钟前
  • 墙上的寻人启事
  • 力荐

或许是因为年代久远,会觉得故事略显老套,但并不影响影片带来的强烈感触。问题不是哪条路是对的,问题是,你敢不敢走?人即使身残,也应保持灵魂的完整,因为灵魂没有假肢。★★★★

29分钟前
  • Q。
  • 推荐

当我心中的正直感逐渐淡去之时,我庆幸我看到此片.

30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力荐

步子乱成一团,继续跳就好了。我并不确定主角的坚持是否正确,但希望这部电影可以给处在低落,迷茫中的人以希望。

35分钟前
  • LEMON酱
  • 力荐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人愿意和阿尔帕西诺上床,那么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都他妈的不配做爱。

37分钟前
  • 区庄三十九郎
  • 力荐

美酒佳肴衣鬓香影,一曲绝世探戈,尽情绽放然后死……连自杀都这么浪漫。片名叫人没有看的欲望,看完却觉得再适合不过。你我身边都可能会有这样一位愤世嫉俗自以为是夸夸其谈的老顽固,在他身边多呆一秒都是折磨,然后某一天发现他身上的优点比你所能想象的更多。

39分钟前
  • 佛罗里达乐园
  • 推荐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这时光里,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

42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刚开始,我觉得阿尔帕西诺演得有些用力了。但是看完,我觉得他就应该这么演。甚至那个年轻人O'Donneil也被他带动出极好的水准。探戈,演说。几近完美的一部片子。

44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看过这部电影不仅是视觉上的感受更多的是内心的震动和灵魂的洗礼,两个主人公一个是上着大学的乖学生一个是脾气古怪的盲人大叔两个本素不相识的人,因为一分工作联系到了一起,从一开始的互不理解到最后改变了对方,整个过程确实值得人们深思。整部影片的最高潮就是最后的演讲也是我最爱的部分。

47分钟前
  • 股神看不懂
  • 力荐

Pacino成就了这部电影,他的每次出场都使影片散发着夺目的光芒。那段震撼人心的演说,那段迷人的探戈,还有一个盲人肆无忌惮地在空旷的街道开着法拉利……当你对着镜子缅怀青春感叹年华似水时,Al让人相信,时光对他来说只是种更为炉火纯青的化妆,皱纹也可以是种性感。

50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看名字我一直以为是爱情片

51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本来想给五分额 结果在最后雷动的掌声里 仿佛看到了春晚……╭(╯ε╰)╮

53分钟前
  • 🍬
  • 推荐

Al Pacino,老了也一样帅.

55分钟前
  • kingfish
  • 力荐

感谢在我灵魂枯竭的时候看到这部电影。

59分钟前
  • A-sun*
  • 力荐

黑暗中,一个自责的灵魂时刻经历着生命的拷问,在它即将放弃、摆脱、抽身而去时,另一个亟待帮助的灵魂出现了…一个孤独、另一个迷茫,当两颗心碰撞在一起才发现,其实一直在相互扶持、慰藉、拯救…我的心谁能懂?当一切已无法承受,那一曲穿越灵魂的探戈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生命才是真正的永恒!

1小时前
  • 20个小明≯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