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龙潭之战

动作片澳大利亚2019

主演:崔维斯·费米尔,卢克·布雷西,理查德·劳斯伯格,丹尼尔·韦伯

导演:科里夫·斯丹德斯

播放地址

 剧照

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2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3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4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5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6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3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4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5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6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7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8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19危机:龙潭之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4 04:06

详细剧情

崔维斯·费米尔、卢克·布雷西、理查德·劳斯伯格([血战钢锯岭])、丹尼尔·韦伯(《惩罚者》)将主演越南战争题材电影[危险逼近](Danger Close,暂译),影片由科里夫·斯丹德斯([红犬历险记])执导。故事背景设定在1966年的越南南部,讲述在瓢泼大雨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士兵与2500名越南士兵僵持。影片将于本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开拍。

 长篇影评

 1 ) 这部电影完美说出炮兵才是战争之王

比起其他电影,他的炮兵出场次数最多,效果最好(炮兵队长的肌肉也很好看)。当然这是符合实际的。所以前线士兵如何能准确快速的提供坐标给炮兵是步兵真正的杀手锏,虽然片中士兵如何能找出坐标没有详细描写,是一败笔。

此片对比荷里活的当然差不少,不说中枪的特效,就说合理性也不好,战友倒下了你过去扶他有吊用,是不是先打死冲过来的敌人在说呢。

对越南人的描写也差,前后至少两个小时,一千人的部队怎么也能送10门迫击炮来前线了吧。像这样的临时阵地,澳军的士兵缩在不到50米半径内,如果有几门迫击炮帮忙,相信半小时就搞定了。不过看过第一名的影评介绍真实战况,好像越军也真没有使用迫击炮,无解。

 2 ) 平铺直述式的战争还原

平铺直述式的战争场面还原,个体在战争中是多么微不足道,战火面前唯有战友情值得信任。

平铺直述式的战争场面还原,个体在战争中是多么微不足道,战火面前唯有战友情值得信任。

平铺直述式的战争场面还原,个体在战争中是多么微不足道,战火面前唯有战友情值得信任。

冲锋的战士才是战场的灵魂,久经沙场的将军往往最怕死。

枪是政治的工具,枪本身并无对错。军人也是如此。

 3 ) 龙潭之战的个人看法

  对于龙潭之战,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首先是交战的双方,分别为北越和澳新联军,以及美军的空中支援。最终结果,双方都说自己赢了,那么可信度如何呢?

  先说北越吧,越南在取得越南战争的胜利之后,自信心爆棚。在苏联的扶持下,开始出兵对周边的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多加干扰。中国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在1979年2月17日对越南发起自卫反击战。当时中国在广西、云南这两个地方的边境地带集结了大量的兵力,然后在短时间内就将越南北部的20多个重要城市占领。而最终,中国和越南都宣布胜利,对于中国来说,短时间内成功歼灭了越军的第6师、第8师、第13师以及第25师。同时摧毁越军边境防御体系及我国援助设施,目的达到了撤军了,算是胜利。而对于越南来说,战争过后并没有被中国占去任何领土,而且用越南自己话来说,是“英勇的打退”了中国的进攻,我们守住了,敌人被打跑了,那么我也算是胜利了。鉴于都是同一个主体(北越和越南),所以从这里基本上可以看出,越南对于胜利的“定义”。

中越战争中解放军的法卡山收复战

  再说澳新联军,基本上主力还是澳大利亚。1770年,英国海上冒险家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1783年,美国的独立导致英国将原本在北美流放的犯人转而就放在澳大利亚。所以说澳大利亚人的祖先都是英国人精挑细选的,都是杀人犯、抢劫犯、地痞、流氓等(让我想起了英国的足球流氓),本身就都不是什么善茬,他们到了这里以后,自然也不会安居乐业,而是为了各种资源土地大打出手,和本地土著争斗,不同派别之间战斗,总是虽然没有经历过大战,但是都没闲着,一战中加入英军参加欧战,直到二战爆发。

二战中的澳大利亚军队

  二战中,日军不断派出飞机袭扰澳大利亚,据统计在1942年至1943年,日军空袭澳洲达100余次。被惹毛的澳大利亚竟然从700万人中动员了300多万人参战,直接参军的高达百万。澳大利亚军队接受的是完全西式的训练,陆海空都有,并且物资上有英国和美国做后盾,最终打到日军满地找牙。日本也就是当时在东亚东南亚还能横扫一下,碰到英美苏这种的基本上就不是一个体量了,而且装备也从优势变成劣势,最终澳大利亚军队给日军上了一课,二十万日军被打到一万人,并且拒绝接受日军投降!甚至到战后统计,澳大利亚也是杀日本战俘对多的国家。所以到了越战,澳军的实力如何,不用我多说了(当然,一位英国牧师写道:“在澳大利亚,没有哪一个英语单词用起来像‘犯人’这个词那样要仔细考虑。”澳大利亚人在公共场合比较忌讳谈到“罪犯殖民”这样的话题。所以和澳大利亚相处人尽量不要谈论这些东西)。

  还有就是美军的支援,其实战争中双方各种武器装备的差距很明显,北越的装备差不少,而作为联军来说武器装备整体都要好不少,之前的朝鲜战争也是。

新西兰军队的炮兵部队

  不客气的将,龙潭之战中,澳新部队基本上都是精锐部队出战,而他们面对的对手,也是狠角色,因此,在双方打仗都“不要命”的情况下,谁的武器装备优秀,谁的支援多一些,就能决定谁最终的胜利。

  战斗的起因是被炮击,然后需要步兵过去确认炮击位置而来到这片橡胶园附近。开战后澳新联军劣势还是很明显的,因为错误的预判形势,导致最终碰到了数倍于己方的敌人,差不多在一个1:25的兵力劣势下,被越共部队包围,最终成功逃脱。先不说胜负,单单能够撤回来,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并不高明的指挥官

  另外北越部队仗着人多确实一直在冲锋,而澳新部队则就地防御。新西兰炮兵部队的功劳应该在支援上来说是最重要的,从战斗打响后一直在后方持续输出。美军的支援也功不可没,影片中感觉很随意的扔下炸弹就走了,实际上可能潜在杀伤人数并不少。同时直升机部队的武器弹药补给,和最终装甲部队的火力支援也都很关键,基本上少了任何一环,可能最终部队不是被歼灭就是被俘虏。

  至于影片中澳新部队的伤亡看上去也不像是国产“抗日神剧”那么神,不同时期都有人在牺牲,即便到影片最后阶段,主要角色之一也头部中弹身亡。当然,到了要拼刺刀的阶段,恰好装甲部队赶到,可能还是有点过,这时间的拿捏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但是按照时间来看,装甲部队到的时候弹药量应该差不多消耗完了吧。

台下的观众,跟我一起嗨起来

  说下个人感觉的胜利吧,双方都认为胜利,那么北越很可能是以橡胶园被保住,没有丢失领地并且打退了敌人为胜利,而澳新部队则在武器装备的优势下以及各种支援,最终的伤亡数上应该是占优的,并且成功的撤退了回来。就像电影《敦刻尔克》中表现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一样,最终大部队还是撤走了(诺曼底见),所以也算得上是一次胜利。

  IMDb目前评分为7.0,豆瓣目前评分偏低为6.4分,个人评分6.8分。影片比较好的还原了当时战争中的场景,武器装备等,不过由于拍摄方为澳大利亚,所以具体内容上还是很难做到客观公正的,有一定的歌颂和夸大嫌疑,不过对于战斗的记录和惨烈表现的还是很真实的。喜欢战争题材电影的朋友推荐一看。

  战争,没有赢家。

 4 ) 去特么的“自由世界的战士”

看罢电影,看看豆瓣,只见首页的评论区有这样一条短评:“……总体观感不错,可能比中途岛还略好一点。向自由世界的战士们致敬! 另外短评区也真实反映了当前豆瓣评分已经沦为意识形态挂帅的秀场”。

看到以上短评就笑了,还特么的“自由世界的战士”,还特么向澳军致敬?!你了解越南战争吗?你看过几部战争片?你到底是不是中国人?别跟我说电影别扯郑智,电影不扯郑智还拍来干嘛?难听的话我就不骂了,会有人帮我骂的。可见,如果豆瓣评分没有带上意识形态,这些西方电影的价值观潜移默化中会给中国人带来多大的影响和伤害。澳军乃至澳大利亚向来把自己归为西方代表“猪油、皿煮、正义”的一员,向来是英美的跟屁虫,说难听点就是走狗。别说以前了,近几年的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哪次没有辣鸡澳军的身影?而你等青年,竟然将澳军称赞为“自由世界的战士”,真是可喜可贺。

本人浸淫战争片多年,看过的战争片绝对不比在座各位看的少。此片从战争场面、剧情推进方面来看,确实能给个及格分,但意识形态注定了我们无法给此片高分。导演也深知自己没水平刻画北越军队的真实战斗力,所以把北越军队描绘成只会“万岁冲锋”的傻瓜之余,用了多处镜头描绘了澳军士兵“惨遭”击中的飙血细节,以此来给全世界的观众一种心理上的平衡感。

另外,在最后那次防御战上,有这样一个镜头:澳军已经陷入绝境,军官哈利沾上血丝的脸庞眼神坚毅,只见他拿着手枪毅然面对着汹涌而来的北越士兵……倘若你是一名极为细心的战争片爱好者,你可以明白这其实是在“致敬”《拯救大兵瑞恩》的场景。然而这就尴尬了,拯救大兵无疑是一战反法西斯正义战争,但你澳军跟着“联军”打的仗却绝对无法称为一场正义战争。这样的致敬,看起来平和光鲜,但在意识形态的另一面,其实只会给自己招黑。

如图所示,多么熟悉的场景!

 5 ) 历史的故事

历史的故事从来都是你写你的,我写我的,自然不会有什么客观公正,旁观者有时代入自己则同仇敌忾,有时候远观则感受时代的记录。

这部龙潭之战,讲的是澳大利亚视角的越战中澳大利亚军团的一场遭遇战斗,一线部队有侦查四连三个排一百零八人,后方有炮兵连持续协同支援,两架直升机补给了一次,美空军打酱油火力支援一次,弹尽粮绝之际援军装甲部队赶到,结束战斗。

越方战史还没看到,兵力总数有1000+,2500+多种说法,有主力营加游击队多支部队。。。

总体观感和梅尔吉布森的《we are soldiers》差不多,小股兵力深陷重围,后方炮兵火力加空中支援逆转战局,指挥链与一线指挥的矛盾,以及倒霉参谋被雷劈,全程没啥尿点。

 6 ) 危机:龙潭之战

澳大利亚和越南,这俩国家实在难以让人喜欢。一个冲在五眼联盟恶心我兔的最前面,一个是白眼狼。稍微了解点二战历史的人都知道,一个瞎掺和,哪哪都有他。另一个中国17万人和它并肩作战,结果他反过来咬我们,这就是后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危机:龙潭之战讲的就是澳大利亚的一队兵,在龙潭这个地方和越南兵陷入了战争。

开头影片打出字幕,这些娃娃兵平均年龄不足20岁就被派往战场,大多没有战斗经验。然后就是无厘头的打牌,执勤喝啤酒,放空枪,抗拒命令。还来了一个叫帕蒂的女明星来劳军,在军营里面开起了演唱会,结果好了,越南军在龙潭这个地方部下重军,准备把这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成的南越支持者包饺子。

危机:龙潭之战表达了澳大利亚官兵在越南的土地上怎样英勇奋战。当阵地失守,官兵要求向他所在的连地炮击,这有点中国式的“向我开炮”的感觉。后面还有抗拒撤出命令,为了救出被围困的兄弟搞不明白,救出其他兄弟固然重要,难道军队的命令就不重要了。这是要传达出一种为了不落下一个兄弟,可以抗拒命令的价值观吗。

影片虽然以澳大利亚人的视角拍摄,其实也蛮适合越南人观看,看看土澳怎么在自己的土地上残杀自己的同胞。别整那些光鲜亮丽的理由,你没事跑人家土地上耀武扬威,揍你是理所应当。战争场面很激烈,结果只死了18名澳大利亚兵。只能说凭借火力优势,土澳用108人顶住了越南2000多人的进攻。抛去意识形态的东西,这部电影还是可以以旁观者的角度欣赏,战争是极其残酷,迫不得已,谁都不希望寄希望于战争解决问题。

一个很淡又很美的小众电影ご公衆號ご:凉心评

本文版权归作者 凉心评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短评

主要是看战例~反战什么的不太感兴趣。只关注战术层面的内容,配上地图看应该会更有收获。

5分钟前
  • ОИЯИ
  • 推荐

1、此非义战2、AK打脑门儿,天灵盖就全掀飞了,不会只有一个洞

10分钟前
  • rockyfang
  • 很差

《血战钢锯岭》之后真正意义上的澳洲战争片制作,稳定发挥无甚惊喜,但看好来年本土学院奖可以斩下多个技术奖。龙潭一役难在地形复杂和天气多变,敌众我寡的局面也因此受限了除去步兵之外其他的战斗方案;电影很好地完成了重现历史的任务。【Trivia:2016年战争50周年时候的Anzac Day,对于老兵前往故址参观,曾引起了两国外交关系的紧张,也有诸多限制,依然是双方之间的敏感议题】

12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必须评论一下 大家记得关注那个吹小号的士兵是我男朋友扮演的 😂

13分钟前
  • 一颗西域葡萄干
  • 还行

战争戏还算密集,但场景单一看到最后也有些疲劳了,以至于后半段看戏的乐趣就在于发现哪几个演员演过钢锯岭。

17分钟前
  • 国产凌凌期
  • 还行

義務兵表現了不亞於常規士兵的勇氣和戰鬥能力, 尤其是他們和對手相比既沒有地形熟悉和戰鬥經驗優勢. 下士鮑比戰後造訪越南戰地遇到當年的老對手時, 舊查理軍官幹部自己笑著親口承認他個人認為澳洲人打贏了龍潭一仗.最後一位戰死的保羅至今仍舊為老家庫拉鎮鄉親所紀念,庫拉鎮本身就有對龍潭戰役做了相關緬懷紀念的舉動:18顆樹被種植以代表每位失去性命的澳洲大兵.

18分钟前
  • John Coey
  • 力荐

第一次看澳洲拍的越战电影,很用心。喜欢。

20分钟前
  • 盛希音
  • 推荐

澳大利亚版向我开炮

21分钟前
  • Alpha
  • 还行

战争戏调度差且单一,而且明显看的出成本不够,看完即忘的平庸片。

24分钟前
  • 荒林
  • 还行

看过前些年那部纪录片,再看这部电影,感觉拍的很不错,基本还原了战斗。

29分钟前
  • 原教旨托利党人
  • 力荐

美国是英雄,越南是蝗虫,结果人海战术吊打多国联军。乒乒乓乓打到最后,导演一拍脑门儿:忘了反战,赶紧补在最后~~~~~~~~~拜拜导演好好学习钢锯岭吧!

3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谁拍谁有理,反战先放弃…

34分钟前
  • 柏拉不图
  • 还行

都什么年代了,拍战争片还是无视枪械的真实火力。AK打脑门居然就一个洞,炮弹两米完爆炸居然只把人打个前空翻……

39分钟前
  • 陈赖汉
  • 还行

基本合格的描述了人民军一个主力团加一个越共游击营在Long Tan西北方向的三层树冠地区伏击澳军的经典战例。澳军的遭遇与打了雅尔多瓦战斗的爱尔兰共和国陆军类似,不过人民军要比冲伯的雇佣军更会打仗。

41分钟前
  • Die Katze
  • 推荐

炮打得还是蛮有感觉的,人物塑造较差,战争场面一般,战役进程交代不足。三星半。

43分钟前
  • 无趣
  • 推荐

印度片的水准....

45分钟前
  • 北极光
  • 较差

拍得很用心的遭遇战实例;人物刻画比较单薄;某些意识形态的影评很可笑,祖国的几个岛不还在猴子手里拽着呢;反思国产课本经典案例之实力堵抢眼就魔幻了,7.62足以让人肝肠寸断,12.7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47分钟前
  • 夏季的天空
  • 还行

Danger Close翻译成“危机”,真是离题万里,应该是“向我开炮”,这场澳军防御战全靠火炮帮忙。

48分钟前
  • novich
  • 还行

下的版本字幕极其辣鸡,D连Delta Company翻译成三角洲部队,醉了,更醉人的是评论里还有人跟着“三角洲部队”的。。。短发Luke扮演的主角之一Sgt Bob Buick是11排的platoon sergeant,电影里看着倒像连军士长,跟连长关系很近,连长超级眼熟,后面发现是维京的主演和魔兽里的洛萨,然而长胖了。战场场面看着像二战美军在太平洋岛屿打日军(北越军像喊着banzai自杀性冲锋的Japs),并不清楚真实战役是否如此,倒是Aussie小兵群像还行。Luke现在越来越老兵形象了,丝毫不再软妹感了,钢锯岭里的Smitty已晋升排军士长,再一部war drama是不是可以commissioned officer了。。。

52分钟前
  • Favillae
  • 推荐

1966年8月18日,澳新军团三角洲连队(delta company)108名士兵击退了北越军队2000多人的轮番进攻,18名澳大利亚士兵(都是20来岁的小伙子)和245名北越士兵丧生。

57分钟前
  • 落地麦子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